分享

榆次老城,慕名朝时往,美哉暮时归

 海棠海平_行者 2021-12-14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素有“太原南大门”、“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榆次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历史很悠久,是华夏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说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留生息,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就在这里的发展、演变。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之后的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榆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商业兴盛于元代和明代,鼎盛于清代。明朝中叶,榆次的商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清乾隆时,各种商号、当铺、钱庄、银号、票号发展迅速,仅典当、钱庄、票号就有90余家,分号遍布全国。其中,榆次车辋常家、聂店王家等与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商人,驰骋商海,富甲天下,一道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商业劲旅、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帮——晋商,创造了名扬四海的晋商文化。

正太(即石太)铁路通车后,商业更是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时期。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不过老百姓还叫榆次。

榆次老城

具有1400多年历史,为什么不叫古城,而叫老城,这个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因为其他地方都叫古城,像大家熟悉的西安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等等。而榆次老城中的内容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其中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古镖局,古城花园等等。这里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口枯井,一棵老树,都能折射出其独特的文化光芒和沧桑的华夏印记!

榆次老城也叫子母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丈”。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酷似鲤鱼的榆次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两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中央地下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

如今的榆次老城由东西和南北两条街构成,在两条街的交接处(城中心)建有一座多层市楼,城隍庙、西花园、古县衙、文庙、凤鸣书院、清虚阁等六个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分布在东西街上。

置身其中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无异于看一部史书,览一轴山水画。

扫二维码

一起逛榆次老城

榆次城隍庙当属全国最精美

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元代,设京都城隍。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所以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

城隍庙,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其中名气最大的恐怕是上海的城隍庙,但最精美最值得欣赏的还得是山西榆次的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榆次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在蒙古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下完成,原址在大北门内善政坊。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榆次县令曹显觉得旧城隍庙狭小简陋、便拆掉就旧庙在现在的地方营建了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山门一间。后经明、清9次续建,才告落成,为一处元、明、清建筑群体。

城隍庙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正殿五间、寝殿五间、东西厢房各十四间,二层四重檐玄鉴楼、酬神乐楼,山门、钟鼓楼等,建筑结构精巧细致。

城隍庙前两尊貔貅,威武形象颇为传神。

山门口两大力士非常有威慑力。

踏进山门,迎面一座高达25米二层四重檐楼阁突兀而起,遮天蔽日,气势宏伟,围廊环抱,飞檐翘角,厚实灵动,层次鲜明。这是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1999年公布的全球最精美的一百处古建筑之一的玄鉴楼。

玄者,阴也,黑也,代指冥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

由于玄鉴楼和山门建筑的遮挡,钟楼和鼓楼的位置反而没有那么显赫了。

玄鉴楼背后是乐楼和戏台,构造精致独具匠心。此乐楼其实是显佑殿的酬神乐楼。

戏台是通道式的,演出时搭上木板,平时为通道,戏台上的匾额写的是“神听和平”。

八字型琉璃影壁也是城隍庙建筑中的瑰宝之一,由台基、壁身、壁顶组成,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楼檐为庑殿顶,它以琉璃麒麟图案分列于乐楼两侧。

其艺术价值令人惊叹,一是影身整体由琉璃烧制,同时是空心砌成。二是上面的楼檐,将砖石结构和木结构巧妙结合构成了殿式,斗拱层层叠加,从上到下,逐渐跳下,造型精美。从侧面看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而层层叠起的斗拱就如同密密麻麻的伞骨,再加上琉璃瓦装饰的顶部,显得十分华丽,是不多见的建筑构件。

乐楼正对面是显佑殿,即城隍殿的正殿,祭祀城隍神的殿堂。

显佑殿的正坡全部都铺有绿色的琉璃瓦,琉璃脊兽,这些都是明代中叶的山西琉璃工艺的珍品,细看起来釉色准确,虽然历经五六百年,仍然流光溢彩,光照古今。

殿内正中建有神台,神台正中的神塑是榆次的城隍神——监察司民显佑伯,据说其面相与宋代宰相寇准的面相一样。

显佑殿后面约八丈远的地方是寝殿,即城隍爷办公、休息的场所。

寝殿屋顶上的琉璃装饰物彰显出山西地面上的古代文物建筑的价值。寝殿楹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那人?快回头,莫去害人。”

东西各有14间廊坊,环绕于显佑殿和玄鉴楼之间,又相衔而建,将分散布局的建筑联系起来,浑然一体,形成了极强的整体外观,而彼此连接处处理极为妥当。

东西两侧配垫包括元君殿、冥王殿、元辰殿、天缘宫等,内供太岁君、十殿阎王、送子娘娘、月下老人等。

与城隍庙相通的西园又称西花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

西园楹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春俗情。”园中假山林立,水势蜿蜒,楼、廊、亭室自然精巧,湖光山色别有洞天。

“三晋第一署”榆次县衙

榆次县衙始建于宋代,有“三晋第一署”之称。

规模宏大,有5堂26个院落400余间房间,按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三个系统。

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是传统王权与神权、封建礼制、建筑艺术、乡土特色和官制变迁的物证,同时也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化史。

市楼

出县衙,门口的广场像个小型天安门广场,没做停留。

再往西走,一座漂亮的仿古木质结构建筑立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历史上这里是不是确曾有这样一幢“市楼”,骑在路口,四通八达,下亭上楼结构,楼高五层,四角攒尖,重檐飞角,直栏横槛,彩绘斑斓,饰以斗拱,四面一样,号称天下第一楼。

穿过市楼,进入西大街,眼前是一条古老的街,街道南北两侧古建对望,鳞次栉比,如果没有那些“数码照相”一类的商业招牌,真会让你感到行走在明清时代的商业街之上。

榆次文庙

文庙,始建于大宋成平二年,之后历代均有修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作。

原来的文庙仅剩棂星门(文庙的大门)、泮池、状元桥以及大成门,现在的大成殿是2004年重修的。

棂星门落座在大半人高的高台上。

大成殿也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0多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

文庙建筑群斗拱迭集、飞檐高啄,历来为榆次最高学府住地。

凤鸣书院

出文庙再往西,是凤鸣书院,清代榆次县级学校。

那时候的读书人获取功名的第一步,就是经过考试被录取后进入县级学校。进入县级学校后就成了该校的“生员”,也就是“秀才”。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然后进京赴考,这是获取功名的第二步。

古瓮城遗址

西大街的尽头,有个古瓮城的遗址,据老城景区看门大爷说没啥可看的,也没开放。

沧海桑田,这段历史距离我们已经有1400多年了。从那时起,这座城就静静地在三晋大地上坐观物换星移,默默在片砖只瓦中记下一个又一个故事。

故事的起点应该是在一个最辉煌的时代,应该有绚丽多彩的霓裳羽衣,有天可汗的大唐盛世,应该有一个新城走向老城的漫漫风雨,应该有一个盛世走向倾颓的汩汩血泪。

可是如今的我们却只能从几经修缮的青砖白瓦中追溯隐约的末代风骨。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沉甸甸的高大,清苍苍的厚实,空灵灵的飘逸,厚重重的文气。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

太阳西下,我离去。老城却依然静默,仿佛今晨,仿佛昨日,仿佛本无你我。我们本就是一群过客,不是归人。

食在榆次

杏花堂,山西酒菜皆传奇。

烤土豆拌莜面、旱地西红柿烩莜面鱼鱼、雁北铁锅熬鱼、野槐花不烂子、非遗小吃百花稍梅……还有从广州打飞滴来的荔枝……

锅舍印象,秦晋古风
乡土气息,非常地道
战友情深,壮行酒浓
再度欢聚,启新征程

1

END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