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电子版古籍下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498395738 简介:
《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此《阴骘文图说》元、亨、利、贞四册一函,清黄正元图说。每文一图,共收版图194幅,属于早期木板连环画式书籍。此本为清同治6年(1867)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卷末有捐刻板资姓氏。
第一册前有序两篇、凡例、木刻版图48幅(文昌君像一幅);第二册含木刻版图56幅;第三册含木刻版图48幅;第四册含木刻图42幅。
阴骘,语出《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为默定的意思。后引申为默默行善的德行,亦作“阴德”、“阴功”。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劝人多积阴功阴德,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难下定论。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清代还有些学者也持这种见解。现代日本学者酒井忠夫则以此书为明代末叶下层士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道士,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至迟不会晚于元代。《阴骘文》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星集,为一卷。另外《昭代丛书别集》有《阴骘文颂》一卷,《三益集》有《阴骘文像》四卷。
黃正元,字泰一,福建人。
书名叶正中题”陰隲文圖說”,右题”閩中黃泰一先生原本。板存錦府東街路北文英齋刻字鋪刷訂“,左题”奉天錦郡寓居錦邑眾士重鐫,錦邑郝釗、宛平劉光煜參校“。匡上眉题”同治丁卯年(六年,1867)”。每冊封面签题”繪像丹桂籍“。正文卷端题”陰隲文圖說“,下署”閩中黃正元泰一先生原本,奉天錦郡寓居錦邑眾士重刊,錦邑郝釗吉庭、宛平劉光煜晴嵐參校“。正文前有阴骘文原文题作”文昌帝君陰隲文“,乾隆二年黃正元”文昌帝君序“,”陰隲文圖說凡例“;卷末有”捐刻板資姓氏“。每冊封面有朱色印记题”肥後宇土郡花園村字立岡稻臣克省堂”,下钤”溫故知新無盡藏”朱文扁方印。另有”真樂寺”朱文橢圆印.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四册一函 四周双边 白口 黑单鱼尾 匡高20.4宽14.2厘米,九行二十五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