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城隍,从中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户县,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西固,河南郑州、方城、固始、荥阳、密县,江苏镇江,浙江临安、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 城隍神的职能: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中说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如影随形,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保邦,功施社稷,溥降甘泽,普救生民”,“哀悯世间一切众生,或有年灾月厄,命运骞滞……,吾当速谴行瘟使者,收瘟圣众,即除罪簿,永灭恶根。”“世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广积阴功,行诸方便,施财周急,爱老怜贫……”则“增延福寿,世代荣昌,子嗣绵永,世世不绝。”“城隍尊神,显化无边,祷雨则甘霖苏槁,禾稼成熟,祈晴则化阴成阳,应时朗晴。” 城隍庙会 指在城隍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不同地区庙会时间不同。 公元934年(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始封城隍为王爵。 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 城隍庙是按照“都,府,州,县”四个级别严格分级的,代表着城市守护神的级别。 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 朱元璋称帝之后,于1368年(洪武元年),下旨: “都城隍” 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 “府城隍” 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
“州城隍” 封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 “县城隍” 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 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1370(明洪武三年)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清代,基本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建筑特色为庙坐北面南,山门、前殿、戏楼、大殿、寝宫、东西廊庑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次分明,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红砖绿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 1、福建泉州府城隍庙-2018.5.12
( 详见:隐藏民居里的只有一个大殿的福建泉州府城隍庙-2018.5.12 泉府城隍庙位于福建泉州。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民间盛传城隍神能通灵山川、调风致云,监察官民,劝善除恶,以保民为职,是保护城池之神。故城隍信仰自唐宋以来在泉州就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记载,泉州最早的府城隍庙“故址旧在(泉州府)治东萼辉铺(镇抚司巷),(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侍郎赵涯建,名明烈王庙。” 2、福建泉州府城隍庙遗址(市保)-2018.5.12
( 详见: 在鲤城区新村小学校门口,竖立着一块写有“泉州府城隍庙遗址”的石碑。“这里就是过去的府城隍庙了。”现府城隍庙负责人林艺指着新村小学说,现在的新村小学校门曾是府城隍庙的山门,宽约30米,而山门对面,即石碑遗址后面为照墙,高5米、宽19米,墙分三堵,正中是“麒麟壁”。1974年,麒麟壁移至泉州开元寺西塔东北侧加以保护,如今的照墙已变成几座民房的外墙。 3、陕西西安龙华寺(城隍庙)-2014.7.19
(详见: 4、陕西宝鸡扶风县城隍庙-2016.12.16 (详见:明清建筑群“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陕西宝鸡扶风县城隍庙(明)(国保)-2016.12.16)
5、老济南的城隍庙 (详见:老济南的城隍庙;) 6、江苏宁波城隍庙-2013.5.5 (详见:商业化的城隍庙-宁波行第二十站:城隍庙(郡庙)-2013.5.5;)
7、贵州黔南贵定县《城隍庙》-2012.11.29 (详见:贵州黔南贵定县《城隍庙》(明)-2012.11.29;)
8、安徽合肥庐州府城隍庙-2017.8.9 (详见:缺款停建、建后失火的城隍庙---安徽合肥庐州府城隍庙(宋)(市保)-2017.8.9) 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 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
9、河南镇平城隍庙-2014.9.29 (详见:河南镇平城隍庙(清)(河南省保)-2014.9.29) 城隍庙是我国古代规模较大、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几类庙宇之一。我国古代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建筑特征也各有特色,因此城隍庙建筑也各不相同。
10、河南濮阳城隍庙--2017.8.20 (详见:三教九流齐聚、土地爷与勾命无常同处一室---河南濮阳城隍庙(北宋)(县保)--2017.8.20)
11、山西长治市都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2010.9.4 (详见:2010年9月4日实拍山西长治市都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考察;)
12、山西长治县都城隍庙--天下都城隍庙考察-2010.9.4
(详见:
13、山西襄垣城隍庙-2015.8.25 (详见:襄垣第二小学----山西襄垣城隍庙(明)(市保)-2015.8.25)
14、山西运城芮城城隍庙-2018.3.4
(详见:
15、上海青浦《城隍庙》-2012.4.19 (详见:上海青浦(明)《城隍庙》-2012.4.19;)
16、上海豫园老城隍庙--2012.2.19 (详见:上海豫园老城隍庙“一庙三城隍”--2012.2.19;)
17、渭南临渭城隍庙-2018.3.5 (详见: ![]()
(详见: 19、上海浦东川沙城隍庙-2015.1.18
(详见: 20、上海浦东航头镇城隍庙(区保)-2018.1.1
(详见:我去过的上海寺庙--原松江府城隍庙航头行台(分庙)--上海浦东航头镇城隍庙(区保)-2018.1.1) (详见:我去过的上海寺庙--上海浦东海城隍庙-2018.6.15)
22、上海青浦金泽古镇府隍庙-2015.5.2 (详见:我去过的上海寺庙--上海青浦金泽古镇府隍庙-2015.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