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三”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这个数字, 自古以来就蕴含深意。 正月初三, 也被古人当作春节的最后一天。 到了初三, 他们会将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 不仅意味着“年”的结束, 也代表新一年的营生正式开始。
正月初三, 作为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 不仅花名不少, 连禁忌也特别的多。 正月初三又被称为, “小年朝”、“赤狗日”、“天庆节”…… 基本一个名称就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宜深宅,忌外出 --- 正月初三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愤怒之神”, 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 故初三也被当叫“凶日”。
阻碍人们外出的另一个原因则是, 初三又叫“赤口日”。 这一天如果出去拜年的话, 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口角争执。 为了防止撕逼, 人们基本不会出门拜访亲友, 一般选择宅在家中, 或逗逗猫猫狗狗, 或和家人打打麻将、下下棋, 或陪陪父母聊聊天, 度过温馨、惬意的一天。 宜偷懒, 忌辛劳 --- 古时,正月初三又称“天庆节”。 相传,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 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 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
清顾禄的《清嘉录·小年朝》中也有记载, “(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 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不扫地、不生火、不打水, 顾名思义, 日常的清洁打扫在正月初三都要按下暂停键。 就算面对父母的“嫌弃”, 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 以葛优躺的姿势在家宅上一天。 宜赖床,忌早起 --- 根据我国古代的传说, 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 所以相传入夜后, 就必须早早熄灯就寝, 让老鼠家族们举行婚礼, 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 意思是要与“老鼠分钱”。 同时民间也有年谣唱到: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 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 人们要连续忙碌几天,十分地疲惫。 到了初三这天,才算告以段落。
这时人们可以来个中场休息。 这一天, 可以光明正大的赖床, 完全不用担心一大早, 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拽起来。 可以什么都不管,先睡它个日上三竿再说。 宜关爱猪猪,忌食白饭 --- 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 这一天是女娲造猪的日子, 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
自秦汉以来, 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 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 …… 传说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 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 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 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禁忌中,蕴含生活的哲学 --- 正月初三, 虽然有许多的禁忌, 但每一个禁忌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哲学。 每一处禁忌,都尽显关心, 每一处禁忌, 都可窥见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里的长辈们用一颗敬畏之心,, 坚持着现在看来繁琐甚至落后的习俗, 他们希望新的一年, 幸福可以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