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样鉴赏中国书法作品 作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十大国粹之首的中国书法艺术,普通老百姓怎样去学习和鉴赏呢?我从一个爱好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看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摆在面前,我们讲,一先看布局,也就是看格局、看整体,根据作品的大小尺寸,我们和作品稍保持一定的距离,先粗略的看一下整幅作品,也可以把其当作一幅画来欣赏,这整个画面是繁复密集,还是稀疏朗俊?整幅作品布局是均衡沉着,四平八稳?还是有头重脚轻等现象,首先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书法家王宜早的作品 二、看内容 看内容,这里指的就是这幅书法作品写的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是一首古诗还是一首唱词?是描述春天的红花还是秋天的枫叶?是咏物还是拟人?为什么一定要看其内容呢?内容是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跟整幅作品的大小尺寸、以及书法字体的釆用都有一些关系和讲究。内容欲表达宏大的场景、富有气势的作品,尺寸和字体就不能太小! 三、看字体 我们刚才已经讲了看内容,所以说用什么样的字体来表现内容更加准确、恰当,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书法字体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比如说大气磅礴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如果你用柔美秀丽的曹全碑的隶书来写,可能对内容的表现就有点弱化了,而用北魏的魏碑体、張旭的狂草体等字体表达,可能会稍胜一筹,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内容,作者选择用什么样的字体来表现,这里面也是有学问和诀窍的。 四、看出处 所谓看出处,就是说这幅作品,他是仿照汉代的张迁碑字体来表现?还是按照柳公权、颜正卿的帖子临慕的?这里如果能够找到它的出处,这对进一步理解这部作品确实更有帮助。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写的作品人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临写魏碑为主的,字体刚劲有力,笔画里有筋骨。 五、看变化 所谓看变化就是说,我们已经大约知道了这幅作品的出处,比如说,这作品用大宋朝宋徽宗赫赫有名的瘦金书体来写的,这时就要看他的作品和宋徽宗的瘦金书的原作是否象模象样?首先要临的象,写到位。是中规中矩?还是富有变化?是不是还溶入了这个书法作者自己的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已在原来学习的字体上,有了变化和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看就知道是某某作者的作品。既继承又发展了,那就达到了比较好的层次了。 六、看对错 我们说的看对错,就是要对整幅作品逐字逐句认真观察、精挑细凿了,比如说,写的是一首七律或者是一篇哲文,那这里面有没有丢字、漏字或者错字啊,以上三种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有上述错、漏、丢的现象,那这部作品的价值就要大大地打一个折扣了,写错了字的作品一般是不会上展览的。 ↑画家喻继高书写的对联 七、看气韵 所谓看气韵,我讲一个小例子,就是我们南京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已经去世)刘俊川,他魏碑体写的很不错,他也带过好几个学生,有个小女孩学生,可以说她写的字体,咋一看,跟老先生写的不相上下啊,外形都非常相似,但是你要细心的观察下来,这个学生的整体显得规矩、中正甚至有点呆板,和老先生的作品一比,老辣程度和气韵,那还是差的很多的。特别是行书与草书,就更讲究这种气韵的连贯,笔触所到之处,韵味要到,笔触未到之处,气韵也要延伸到,这些东西,也都是要联系起来观察的。 八,看题款 看题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了解这幅作品,是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由哪位作者创作的,就是说,可更加准确了解作者,在写此幅作品时,真实的心理活动或地理环境,有时会对作品的理解、考证、分析,鉴别等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题款真假对字画鉴定就非常重要。 ↑篆书对联 九,看印章 为什么要看印章呢?中国传统书画四大要素为:诗书画印缺一不可,作品上的一些题头章,闲章、人名章、收藏印等,对作品画面可起到均衡、装饰、美化的作用,增加画面的视觉魅力,白纸、黑字、红印这三种颜色就组成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三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我记得陈毅元帅的老丈人谢老,他写的书法作品就有一个特点,从来不盖印,所以说我们一般人认为,对他的书法艺术价值提升,从美感、美学的角度看,还是欠缺了一些。 ↑诗人丁芒的书法作品 总而言之,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由于各人文化水平、审美情趣都不一样,你看的说好,那个人可能还不一定赞同,虽然各有各的观点和审美,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好的作品,就会获得大多数人的一致赞同,比如说,像毛主席的大幅书法巨作:沁园春·雪,以磅礴的气势、遒劲有力的笔力、挥洒自如的毛体,体现了毛泽东一个伟人的宽阔的胸怀。但他也是写了十几遍,才挑出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发表。 所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需要千锤百炼,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创作实践,加上作者本人的学识、文化、修养、气度等多方面的提升,才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