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农村里的小家庭,牵扯出的国家大战略

 天侠论坛 2019-02-08


小乡村里的大战略 来自米筐投资 


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蒙昧落后的还是淳朴憨厚的?贫穷污浊的还是幸福美丽的?传销肆掠、生物链最低端的衰败地还是古风淳朴、中国道德的最后坚守地?是财富被洗劫、人口被虹吸的被抛弃者还是社会财富自然外溢的承接受益者?


当然都有。


每到过年,关于农村种种见闻、各种感触的文章总会爆红,并且负面的偏多——工作归来的年轻人,以城里人的主观标准去批判农村的一切:问婚姻/问收入/爱管闲事的亲戚、缺乏娱乐无所事事的时光、昏暗杂乱的厨房以及黢黑难吃的饭菜、当然还有因污秽不堪而备受吐槽的厕所……


每个从农村出来的人对家乡的感触是不一样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成分——当然也包括写出那些爆稿的人。农村的样子其实就是那样的,就看你关注哪方面了:你感觉好,就会把它写成天使;你感觉差,就会把它写成魔鬼。


我的老家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农村村庄,离县城有10公里左右。按理说算城郊,应该发展不错,但一条河让县城和农村隔离的泾渭分明。虽然跨河的大桥早已修通,可人们心理的偏见仍在,县城也是往南发展而不是往北拓延。也因此,大家都习惯性的叫我们那一片为“桥北”,而不是像南郊一样被称为“城南”。


春节前我回了趟老家,看了一些景、见了一些人、聊了一些事。下面就把我的见闻和感触写出来,也算是给你多一个观察农村的视角。


1

乡村振兴


我有四年没回老家农村了。


刚进村,明显的感受是村庄更漂亮、更整洁了。一条硬化水泥路从村头穿越至村尾,路面还算干净,在路的拐弯处居然发现了城市小区才有的可移动垃圾桶,想必有人会定期打扫卫生、清除垃圾。


路的两侧几乎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出于美观考虑,临路的墙面以院墙高度为标准全都刷成了白色。整个村庄几乎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别说之前的土房、就连砖混的平房都很少见了。除了老年人还偶尔烧柴外,大部分人都用电或者煤气罐做饭。


或许有人会说我在美化农村,但这确实是我看到的农村:生活比以前更富裕、日子比以前更好。


其实,农村变化的背后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实施,不仅税负减免、还有财政的转移支付——农村医保、农村养老(虽然每月的养老金也就百十块)、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田地的水井)、村村通公路等。


相信某些城里人会说:“农村人真傻,没有金融头脑。盖套房子要花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把父辈两代人多年外出打工的积蓄都换成了不能增值、也不能变现的砖头。”这些人不了解农村,当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在城里买房得有机会——一般是子女在城里工作,农村的父辈亲友补贴个首付,城里的子女按揭月供。可农村的很多人只是在城里/在工厂打工,并非子女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意,他们缺乏买房的信息和周边人的影响,也不能按揭贷款。反而祖辈生活的农村需要有房子住、需要娶媳嫁女,需要一套房子来征信背书、荣耀邻里——这是他们的理性选择。


2

一带一路


到家后,我就来到村后的堂兄家。


堂兄要了二胎,两个儿子。那是在二胎放开前生的,所以还罚了款。现在农村结婚,除了彩礼,楼房是标配。堂兄堂嫂是吃苦能干的人,所以东拼西凑咬着牙硬是盖起了两栋楼房——一个儿子一栋,虽然今年大儿子17岁、小儿子才10岁。也因此冒得有外账。


到了堂兄家才得知他出国了——去的是非洲的刚果(金)、地球的另一端。对的,是劳务派遣,通过省城的某家劳务派遣公司出的国。签的是两年合约,明年的这个时候堂兄就能合同到期回家了。


在两年合约期内,每个季度发5000元生活费(施工方把劳务费支付给国内的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再把钱打到家人的账户里),两年的工钱等到合同结束回家时一次性发放,据说合计得有二十来万。


堂兄出国打工的背后,其实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建筑/施工/原油/铁矿等企业)走出去战略和近两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结果。政府援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程项目,施工方多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多为中国工人、基层操作施工的多为当地工人。堂兄就是一个小组长,负责组内当地工人的监督、验收、考核等工作。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小老百姓,竟然因为国家的宏大战略而踏出国门、远走非洲、工作赚钱,估计也只有这样的大时代才会有吧。


3

货币化棚改


第二天,我们去邻村的姑妈家走亲戚。


姑妈有三个女儿,其中的二女婿这两年弄得不赖,上次回来时知道他有一辆拉运土石方的卡车,而这次回来时他已增加到了三辆。除了自己偶尔亲自上手开外,还雇了三个司机,向建筑工地运入砂子/石子、往建筑工地运出土石方。


为什么近两年增加了卡车量?为什么他的生意好?因为县城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和县城新区建设,这当然少不了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以来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功劳。


县城的老旧小区和破旧厂房被陆续拆除,家家户户分到了少至几十万、多至百余万的现金款。县城新房的价格由之前的四五千,被迅速推高至近七千,因为拆迁户的租房需求,桥北向来空置的农民房居然成了香饽饽,甚至有拆迁户来到我们那个村租房。


姑妈的二女婿这两年赚了不少钱,花了五六十万全款在县城买了房子,全家搬离农村、开始了县城城市的生活。


姑妈二女婿故事的背后,牵扯出来的是这些年县域棚户区拆迁、老城区升级改造、县城新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实施——差点忘说了,隔离桥北和县城的那条河,其生态景观改造的规划据说已经通过了,将来要变成湿地公园,河边的房子基本拆迁完毕。


2015年开始的这波全国范围的四五线县城的货币化棚改,确实推高了当地的房价,但也实打实的提升了当地的县容县貌和居住环境,自然会有人从中吃肉喝汤、分得收益——比如姑妈的二女婿。


4

县城新区建设


在回城前的最后一天,我来到县城想看看这几年的变化,因为自从到家后,父亲就一直在强调“这几年县城的变化惊人,县城框架被拉得很大”。


老城区还是熙攘热闹,估计是外出打工的人还没完全回来,倒不是非常拥挤,但时不时的能看到塔吊——那是旧小区/老商城被拆迁后,正在建造新房子。


走到老城边缘的南侧,会猛然间豁然开朗:宽阔的马路、整洁的绿化、川流不息的车辆、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有那么一点大都市的感觉。这就是县城在极力打造的城南新区,有新建的体育场、已开业的大润发超市、在建的学校、规划的医院……


新区还在扩建中,有大片拆迁完毕平整的土地、远处若隐若现待拆迁的村庄、管道铺设完毕等待铺沥青的道路、脚手架已搭建正在生长的高楼……


这里的房价几乎都在6500元/平起。想具体了解这些楼盘也很容易,只要去县城的新客运站转转就成了——几乎所有的新楼盘、尤其是新区的楼盘都会在客运站的广场上搭建临时展厅,它们的客户很大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返乡置业。

新区的开发商绝大多数是省城的、甚至外地的公司,最知名的要数碧桂园了——不过目前项目已清盘,房价曾卖到7000元靠上。外地地产商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推广宣传、营销拓客的套路:搭建微信公众号、展厅开放仪式、客户答谢会、沙盘宣讲技巧、“小蜜蜂”外出拓客等等。


对于一个有着近300万人口的大县来说,能否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新区我不知道,也只能祝福它。


5


1亿人进城



从县城回来的晚上,来到一表哥家里闲聊。


表哥五十出头,有一儿一女,儿已娶妻、女未出嫁。表嫂在县城一家包子铺给人包小笼包子,儿子在县城开车往超市送运蔬菜,儿媳在县城一家孕后美容院上班,女儿在县城某个售楼部做售楼员,表哥今年身体不好,就没出去打工,所以就在家里操持家务、接送孙子上下学,一家人都在上班,也需要一个人来照顾家里。


到了晚上,表哥做好饭,一家人陆续下班从县城归来。先是儿媳、再是表嫂、后是儿子,等大家都吃罢饭很久后,售楼员女儿才回来。


上半年楼市火爆的那阵,房子根本就卖不过来,为此县政府还出台了限价等调控措施,可进入四季度后房子越来越难卖,所以公司就想趁着打工人群回乡时机大卖一波,为此还把这一期项目的开盘时间定在春节前,所以每天晚上都在开会盘客、电话邀约。


表哥一家虽然住在有着三层小楼的农村里,但工作/生活/人际圈却更接近于县城,家里的那几亩田地(我们那里人多地少)既赚不了啥钱、也花费不了什么劳力。其实,表哥一家是完全可以落户县城的。


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2018年发改委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就是鼓励在城市工作、跟城市有紧密联系的农村户籍人口——比如表哥这样的一家人落户城市,这里的城市当然不仅仅指大城市,而是包括我老家那样的、全国有两百多个的县城。


其实表哥一家也考虑过在县城买房落户,只是“这一年房价涨得太猛,价格一下子高了一两千,有些受不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960万公里土地上散落的村庄及其小家庭,被身不由己的卷入全球化浪潮,并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运行系统中,能亲身体会、感受、见证这个巨变的时代,估计也只有我们这两三代人才有的幸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