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36年,在武夷山脉北段,傅光明干的所有事情,都围绕着白羽鸡。 傅光明1983年开始养鸡,那一年他30岁,在福建南平市光泽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他辞了职,贷款2万元,在离县城三公里的富屯溪畔,建了一溜屋舍。不久,那里成了全省最大的鸡苗孵化地——光兴养鸡场。 10年后,1993年,傅光明从银行贷30万美元,再加70万元人民币,从丹麦引进国内唯一一条冻肉加工生产线,由此得到了肯德基的关注,1994年与肯德基建立起了长期供销伙伴关系。 1999年,光泽鸡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今天,圣农集团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企业,肉鸡年产能5亿羽,集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快餐连锁于一体。2017年完成总产值500亿元。 我看了这一期的节目,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公司+农户”的方式不如由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覆盖的模式。龙头公司才有资源和资金实力,确保上好的设备。比如杀鸡这个环节用的水,应该是零上4度,如果设备不好,保证不了,就只能加冰,加冰就有人为因素。可是用国外先进的设备,一台就是1000万元,16条线就是1.6亿。没有实力上不起。 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所谓“情绪化成本”。傅光明说,如果工人的情绪不好,一年可能要多支出几亿元的代价。比如肉鸡生长有一个适合的温度,工人情绪不好,可能调高或调低两度,就会影响生长。傅光明30多年没有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在种鸡车间和饲养车间的工人,多用夫妻一起的工人。因为很多岗位要几十天和肉鸡“同出同进”,如果夫妻不在一起,家里万一有事都无法商量。 最后一点,傅光明说,农业是高科技产业,将越来越机械化、智能化。我觉得他说的没错,中国的食品安全到现在都解决不了,这难度还不算高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