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书搜录》你知道真正的《易经》是什么吗?

 天下任我行之由 2019-02-08

很多人一听说《易经》,就以为是算命,算卦的,其实那只是《易经》长期发展的一个分支。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

《易经》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是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连山易》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神农氏所创。相传轩辕氏黄帝创作《归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悉心专研所作。《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相关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其实,形成现在的《周易》主要是与历史上的三位人物息息相关的

第一个就是伏羲,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在天水麦积区(原叫做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有一天,他又来到了卦台山上,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于是他画出了八卦。

八卦又叫做“无字天书”,最开始伏羲画八卦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每天的天气如何,从而来指导每天的农耕生活。

第二个人物就是周文王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为什么周文王要推演《周易》呢?商朝的时候,商纣王蛮横无道,百姓都拥护爱戴周文王(西边土地的一个诸侯),周文王深得人心,商纣王因为害怕就把他关在了牢里,首先来说,周文王应该是在打发时间。文王算定自己有七年灾厄,在这七年里,时间还是比较漫长的,外面有纣王的兵士看守,自己不能随意外出,即所谓的软禁。漫漫长夜如何打发,就成了文王的当务之急,所以,无奈之下,文王选择了演练伏羲的先天八卦,没想到却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文王演练八卦的初始之心,应该是打发时间,但是却发现一发不可收拾。在演练的过程中,从八卦显示出来的卦象中,文王看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是乎乐此不疲,终日沉浸在对于卦象的研究上。对于世上即将发生的事,那可是了如指掌,至于纣王把自己儿子伯邑考的肉送来,那是早就知道的。只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悲惨和无助,才在临到跟前才开始验算,做给外人看。

所以经过文王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推演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再经过后世周公和孔子等人推论解读,才形成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个人物就是孔子了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文圣人,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并且给《周易》添加了十个翅膀,合称'十翼',又称《易传》

孔子对《周易》最大的贡献,在于淡化了卜筮的功能,使《周易》成为“德义之学”而广泛流传。《周易》在周代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占卜凶吉,内容包括预测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核心是“数术”。而《易传》,则是孔子把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社会政治的观点,借助八卦图像符号直接抒发出来,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神秘费解的图符有了生命的跃动,有了精气神韵。

《周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其实像座城,住在城里的,有人从东门出去了,有人从西门出去了,然后是分道扬镳;有人去谈伦理德义、形而下了,有人去论天道哲理、形而上了,最后是越扯越远。当然,还有人从北门或者南门出去,占星堪舆、看风测水,算命看相去了;也有人不知道从哪里出去,装神弄鬼去了。

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重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