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多年的妻子患了失忆症, 无法认出平反归来的丈夫, 丈夫想尽办法却无法唤醒妻子的记忆, 于是每个月都陪她去车站接丈夫—— 《归来》的故事也许有点老套, 但却拍得异常深沉而感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东坡悼念亡妻所写的词句。 他想象死后见到妻子, 因为已经风霜满面, 妻子可能认不出自己了。 本片故事与这首词意很相似, 两位主人公的姓名也似有寓意: 路逢故人焉不识? 冯婉瑜为何会失忆? 只因被那段岁月伤得太深。 明知自己的丈夫无罪, 却只能屈从压力而“划清界限”; 明知门外是潜逃回来的丈夫, 却因为极度恐慌而不敢开门。 当她甘冒风险去车站见丈夫时, 却又因为女儿的告密, 两人被硬生生地拽走, 虽然相见却不能相拥—— 在那个不可理喻的年代, 有太多的家庭被拆散, 有太多的人生被截断, 有太多的伤痕与苦难。 然而,影片的主题并非控诉, 而是忍辱。 面对人生的无常, 面对生活的逼迫, 面对爱人的失忆, 片中人物并没有怨天尤人, 只是平静坚定地守候。 冯婉瑜在车站守候丈夫的归来, 陆焉识在她身边守候着爱人, 女儿丹丹守候着父母的相认, 守候内心的自我救赎。 剧情的高潮部分, 是陆焉识弹起那首《渔光曲》, 而婉瑜慢慢从身后走近, 把手放到他肩上, 两人终于拥抱在一起。 所有观众都以为是破镜重圆, 却原来仍是雾里看花, 婉瑜并未认出焉识。 乃至到两人都已老去, 尘满面,鬓如霜, 依然对面不相识。 为何不拍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这正是影片的深刻之处: 这个娑婆世界并不圆满, 充满了无常和苦痛, 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接纳, 而不是活在唯美浪漫的幻想中。 陆冯二人是不幸的, 因为他们终生无法相认团圆。 陆冯二人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的爱早已在心中定格。 与其说这是一种爱情的执着, 不如说是一份人生的坚忍。 正如片中主题曲所唱的: 心中的温情永不变。 这一份温情, 意味着全部的宽容与接纳, 意味着恒久的等待与忍耐。 这一份温情, 已然超越了爱情,超越了生命。 忍辱不动如大地, 无论风霜侵袭,铁蹄践踏, 都在泥土里开出最温暖的花。 路逢故人焉不识? 从未失去何须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