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春晚小品 《占位子》
王利田 好难看的春晩小品《占位子》! 一群无理的家长,在神圣的学堂,大吵大闹,大出风头,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孩子抢位子并站在课桌上扭打在一起! 家长个个流里流气,浅薄、市侩、自私、怪异,相互倾轧,讽刺挖苦,损人利己,互不相让,就是最后一家长让出位子,也是因为搞错班了! 家长形象没有一个让人舒服的,一位家长竟然在教室里给穿蓝西服的家长下跪,而穿蓝西服家长把座位划分为:学霸区、娱乐区和养老区,并说出“孩子在学校的座位决定着将来在社会的位置”这一毫无逻辑和根据的观点,他一会坐在地上,一会又把臭皮鞋脱下,放在孩子的课桌上,一会儿又脱掉染蓝衬衫的上衣,并说“蓝色染在大腿上还好洗”!一个家长因身高话题质疑另一家长“这是你的孩子吗”?而另一个35岁的家长给8岁的亲弟弟来抢座位,引发了一阵嘲笑! 那位女家长表现得更无教养,像个泼妇,指手划脚,盛气凌人,在众家长面前沾沾自喜地强调:“我的姑娘特别漂亮,回头率太高了,把同学们的颈椎都扭了”!好难听的话啊,这些话在传统文化中是最忌讳说的。而她作为母亲在教室里展现的是如此丑恶的形象! 五位家长没有一个正面形象,没有一个有教养、有素质、有文化、有内涵的!动作粗鲁狂野,语言鄙俗刻薄! 而这一切群魔乱舞的表演,居然被置于教室里,这是对教育的践踏和侮辱! 容易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误会,人们会认为学校就是一个极不公平的激烈的竞争场所。 文艺作品是必须讴歌真善美的,必须有鲜明的令人信服的主题,和催人奋进的精神、气节! 而小品《占位子》打闹了一番,也不知想说明什么问题,而最后点了一句:“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这一把教育责任又推向家长的老声常谈且并无科学道理之话题,不该作为本小品的主题!它的新意在哪里?它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作为小品是要有幽默风趣之特征的,但本剧的幽默风趣在哪里,是在装傻、撒泼、耍赖、施暴的行为里,是在无聊、荒诞、简单、混乱的思想里! 小品《占位子》脱离了现实生活,亵渎了教育,宣扬了假恶丑,充满了浓重的负能量,且不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怎么能成为让全国亿万观众欣赏的春晚节目呢? 读者点评: 热心网友: 王老师对该作品的剖析比较深入到位,作为春晚作品应该是积极的弘扬正能量的,反观此小品确实有些粗滥、低俗。作品表现手法极尽夸张,对家长这个群体也充满讽刺、挖苦和嘲笑,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教化作用。特别是关于班级区域的划分,更是对多数学生和家长的一种伤害,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班级管理。 一位省重点中学校长: 文艺应该是真善美的,这个不存在的学校,假设的社会现象,对教育的恶搞,对家长的丑化,我做了35年教师,没有见过这样的现象,一所3000人的学校,鲜见一两个不讲理的家长,但基本没有市场。我担心这个小品让家长模仿,真的到学校占位置。更担心,这个小品给老师分座位时带来困难,给本来难做的教育雪上加霜。 编者语: 教育是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来完成的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和谐与合作,信任与理解,如果失去了这些,教育将是失败的。小品《占位子》所传递的信息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也不是真实的教育现状。 编辑:吕沛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