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唐异姓王笺证

 文化龙乡 2019-02-08

 李唐异姓王笺证—穆宗、敬宗、文宗、武宗

 

 

 

王升朝

乐安郡王:长庆二年(822年)追封

 

《新书》卷七十五《宰相世系五》:“安東王氏,本阿布思之族,世隸安東都護府,曰五哥之,左武衛將軍,生末怛活。末怛活,左金吾衛大將軍。(子)升朝,檢校太子賓客、樂安郡王。(子)廷湊,成德節度使。(子)元逵,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成德節度使。”参见《旧书·王廷凑传》:“本回鹘阿布思之种族,世隶安东都护府。曾祖曰五哥之,事李宝臣父子。王武俊养为假子,骁果善斗,武俊爱之。以军功累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赠越州都督。祖末怛活,赠左散骑常侍。父升朝,赠礼部尚书。皆以廷凑贵加赠典。”《元龟》卷一七七:“(长庆二年)四月,王庭凑表请追赠三代。乃赠庭凑曾祖五哥之越州都督,又赠其祖未怛活左散骑常侍,又赠其父升朝礼部尚书,徇其特请也。”又有《白居易集》卷五十一《王庭凑曾祖祖父赠官制》、《全唐文新编》0781(14/792/9539)《王元逵墓志》:“祖升朝,赠礼部尚书,累赠太师。”均未及王封。

 

 

 

朱克融

吴兴郡王:宝历二年(826年)

 

《元龟》卷一二九:“敬宗宝历二年,封幽州节度朱克融为吴兴郡王。”也见两《唐书》本传,《文献通考》卷二七六。参见《旧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十二月“乙酉,以幽州都知兵马使朱克融检校左散骑常侍,充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其拘囚张弘靖、杀害府僚之罪,一切释放。时朝议以克融能保全弘靖,王廷凑杀害弘正,可赦燕而诛赵,故有是诏。”长庆二年三月“朱克融、王廷凑合兵攻深州,不解。裴度与书谕之,克融还镇,廷凑攻城亦缓,乃并加检校工部尚书。”五月“戊午,幽州朱克融上表进马万匹、羊十万口,先请其价赏军。”《敬宗本纪》长庆四年九月“戊午,加朱融检校司空。”宝历二年五月“庚辰,中使自新罗取鹰鹞回。幽州军乱,杀其帅朱克融及男延龄,军人立其第二子延嗣为留后……辛卯,赠朱克融司徒。”

 

 

 

李载义

武威郡王:宝历二年—开成二(826年—837年)

 

《旧书》本传:“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敬宗嘉之,拜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武威郡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开成二年卒,年五十,赠太尉。”也见《旧书》本传,《文献通考》卷二七六,《元龟》卷一百二十九:“敬宗宝历二年,封幽州节度朱克融为吴兴郡王,是年,封幽州李载义为武威郡王。”参见《旧书·敬宗本纪》宝历二年九月“幽州盐军奏:都知兵马使李再义与弟再宁同杀朱延嗣并其家属三百余人,推再义为留后……十月乙未朔。乙亥,以幽州衙前都知兵马使李再义检校户部尚书,充卢龙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赐名载义。”《通鉴·宝历二年》五月“幽州军乱,杀朱克融及其子延龄,军中立其少子延嗣主军务。”八月“朱延嗣既得幽州,虐用其人。都知兵马使李载义与弟牙内兵马使载宁共杀延嗣,并屠其家三百馀人。载义权知留后,九月,数延嗣之罪以闻。载义,承乾之后也。”十月“己亥,以李载义为卢龙节度使。”

 

 

 

乐文谅

兰陵郡王:大和至大中?

 

《北京墓志铭·石景山》卷五《唐故幽州节度押衙摄檀州刺史充威武军营田团练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南阳乐公(邦穗)墓志并序》:“皇曾祖讳惠详,幽州别驾、正议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皇祖讳威目,幽州步军将、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试太常卿。皇父讳文谅,使持节瀛州诸军事兼瀛州刺史、充永宁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兰陵郡王、食邑三千户,公即貂蝉之子,鹡鸰中五也。顷大中八年春,故使忠列公、赠太尉清河张公之嘉命曰:“乐氏,世燕上将,代袭专城,名早振家,誉多成国,雅钦贵胤,宜结好仇。”乃因语冰,请然懿援。公才逾弱冠,择为燕国之东床,释褐簪裾,遥摄渔阳之典午。九年冬,改职亲事、虞侯。十年春,加近卫三阶。是年秋八月,迁署节度押衙。冬十二月,旨授中散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守蓟州司马兼监察御史。十四年冬闰十月,敕告节度押衙檀州长史兼殿中侍御史,中散如故。咸通三年秋九月,奏旧职,遥摄防御军使,守妫州别驾,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四年秋七月,自武幕遥典归顺州。六年夏六月,州迁摄改遥拟滹沱,爰及岁终守莫州刺史、妫州别驾兼御史中丞。九年,更牒假郡蓬瀛。十二年秋八月,剖竹于归顺州,充营田等使,其官级无革也。闰八月,宠命洊及,守瀛州刺史、妫州别驾兼御史大夫。冬十月,移任檀州刺史,充威武军营田团练等使,及银青阶行人亚相并如上。咸通十三年春,忠列公薨。二月十一日,公辞禄居闲,仍遥上佐。乾符四年夏五月廿二日,在疚奄然,就木于蓟县界东通阛里之私第,寿止五十有一。兆以中和二年岁在摄提二月十二日,葬于幽都县界房仙乡庞村原,先茔西北之礼也。”乐文谅,两书无传,为志主乐邦穗之父。志文云乐文谅使持节瀛州诸军事兼瀛州刺史,未知其刺瀛始年,《刺史考全编》亦阙载。志文又云其充永宁军营田等使,唐初曾划国为十道,范阳道下辖横海、北平、高阳、经略、安塞、纳降、唐兴、渤海、怀柔、威武、镇远、静塞、雄武、镇安、怀远、保定十六军。天宝年间在河北道设立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91400人。设立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管兵37500人。皆未见永宁军。北图藏拓片《故幽州卢龙节度都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檀州诸军事兼檀州刺史周府君(元长)墓志铭》(开成三年四月十三日)有“侍中入觐,因划瀛莫置观察。廉使卢公以君才实见知,署为衙将,兼永宁军副。”《北京房山石经题记》第三部分(诸经题记)《大金色孔雀王经咒》(开成二年)载有经主李行琮职衔为:“使摄瀛州刺史永宁军营田团练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李行琮”,可见瀛州确有永宁军。据志文,乐邦穗为乐文谅第五子,大中八年,娶节度使张允伸之女为妻,乾符四年五月廿二日卒,享年五十一岁。乐文谅封王年应在文、武、宣宗之际。

 

 

 

王智兴

雁门郡王:大和三年—开成元年(829年—836年)

 

《旧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十一月:“甲辰,王智兴来朝。乙巳,以智兴守太傅,依前平章事、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雁门郡王。”开成元年七月:“癸酉,宣武军节度使王智兴卒。”也见两《唐书》本传,《元龟》卷一二九:“文宗太和三年十一月,封武宁节度王智兴为雁门郡王。”明·丰坊《书诀》记有:“《宣武节度使太傅侍中雁门郡王王智兴碑》,在河南府。”参见《元龟》卷一二八“文宗太和二年十一月壬辰诏曰:王者诛暴乱,赏勋劳,既正纪纲,式颁爵位。朕以菲德,理乖胜残,使衅生诲盗,刑用戎钺。属者庭凑用沧州为辅军,以谋专土;同捷恃棣州为屏捍,遂成阻命。实赖英帅,共恢壮图,爰议畴庸,式奖宣力。武宁军节度使,徐、泗、豪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充沧州行营招抚使,光禄大夫,守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百户王智兴,可特进,封代国公,食邑三千户,馀如故。”(《大诏令集》卷六〇《王智兴等加官爵制》、《全文》卷七一《封王智兴等诏》同。)

 

 

 

周玙(字仲信

兰陵郡王:大和三年—大中十年(829年—856年)

 

《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九期《北京近年发现的几座唐墓》附《唐故平州刺史卢龙节度留后周府君(屿)墓志铭》:“大和初,诏讨浮阳公,屡赍胜捷,兼奏其军营进退之度。前後八受赐,皆御服、缯绵、玉带、金卮;四改官,至待御史、国子祭酒、兰陵郡王……会昌四年,相国清河公授公妫州刺史。居二岁,相团善其成绩,以涿郡要冲,凭公静理,乃授涿州刺史、永泰军营田团练等使。公下车旬日,敦百行因心之化,破民俗懻忮之愚。又二年,公以亵务益烦,辞之疾故。乃授平州刺史、卢龙节度留後、柳城军等使。居五年,辽西父老称复尤古仁贤之风,赖其化也……以(大中)十年五月廿九日,奄锺殃罚於幽都县遵化坊之私第,享龄七十。”也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北京卷第二册《唐故彭城夫人刘氏墓志铭并序》:“彭城刘氏之女,幽州节度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陵郡王周氏之妻也。”志主卒于大和七年三月。参见《旧书·文宗本纪》大和元年五月“以前摄横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国子祭酒、侍御史李同捷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兖州刺史,充兖海沂密等州节度使。”七月“李同捷除兖、海,不受诏,结幽镇谋叛……徐州王智兴请全军讨李同捷。”八月“庚子,诏削夺李同捷在身官爵,复以张茂宗为兖、海、沂、密节度使。”大和三年“五月己卯朔。甲申,柏耆斩李同捷于将陵,沧景平,李祐入沧州。”十一月“甲辰,王智兴来朝。乙巳,以智兴守太傅,依前平章事、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雁门郡王。”

 

 

    

张仲武

兰陵郡王:会昌二年—大中三年(842年—849年)

 

《旧书·武宗本纪》会昌二年八月:“以张仲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封兰陵郡王,充回纥东面招讨使。”三年二月:“张仲武检校尚书右仆射,余并如故。”《宣宗本纪》大中三年五月:“幽州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张仲武卒,三军以其子直方知留后事。”也见《旧书》本传,《元龟》卷一二九、卷三八五、卷九九四,《全文》卷六九八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卷七八八李俭《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仁宪)神道碑铭》,《唐文续拾》卷六《妫瀛莫三州刺史阎好问墓志》。参见《新书》本传:“(张仲武)兵马留后,而诏抚王领节度。诏下,(张)绛果为军中所逐,即拜仲武副大使、检校工部尚书、兰陵郡公。”《通鉴·会昌元年》闰九月“卢龙军复乱,杀陈行泰,立牙将张绛。初,陈行泰逐史元忠,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将表来求节钺……既而军中果杀行泰,立张绛,复求节钺,朝廷亦不问。会雄武军使张仲武起兵击绛,且遣军吏吴仲舒奉表诣京师,称绛惨虐,请以本军讨之。冬,十月,仲舒至京师。诏宰相问状……乃以仲武知卢龙留后。仲武寻克幽州。”《会昌二年》正月“以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大中元年》二月“庚午,加卢龙节度使张仲琥同平章事,赏其屡破回鹘也。”《大中元年》五月“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大破诸奚。”《大中三年》四月“癸巳,卢龙奏节度使张仲武薨,军中立其子节度押牙直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