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娘巾药丸:我不是神药,但曾经药效很神|潮汕物食

 长孫无忌 2019-02-08




大娘巾药丸的传人在手工制作药丸







说到药丸,从神话中太白金星的仙丹,到武侠小说中各种妙药,都是多药材合成的小丸子。比如少林寺的大还丹、小还丹,恒山派的白云熊胆丸,以及私人医生黄药师的九花玉露丸,都是神药,任何一个被打爆的大侠,吃下一颗马上满血复活。



神话、武侠都是浮云,同样自古代穿越而来的大娘巾药丸,其神奇功效不但曾经扬名四海,而且现在依然存在。


大娘巾药丸是什么鬼?记不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潮州乌鸡白凤丸?它就是取自大娘巾药丸的配方。








武侠小说中的神医比较多,行走江湖,难免打打杀杀,出事了也没有120急救,简单的就是金创药包扎,被打成疑难杂症的,只能去求神医疗伤。


武侠片中的药丸,总是神之又神


金庸笔下的神医大多虚构,梁羽生小说中的神医傅青主,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现实中主要身份是明末清初的神医国手,著有《傅青主女科》,阐述妇科疾病。


明朝名医傅青主(网络图片)


同样在明朝,也有一位叫蔡敏斋的医生,正是大娘巾蔡氏妇科的鼻祖。


明嘉靖年间,蔡敏斋任职于吏部,跟武侠小说的传奇经历一样,当时有人馈赠了他一些药书,都是些历代宫廷中流出的孤本,包括外科和儿科。


蔡家珍藏药书


1567年,蔡敏斋回乡行医。这个乡就是当下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的程洋冈村。程洋冈是后期改的名字,创乡之始,风水先生站在虎丘山上看,地形像一条围巾,遂取名大娘巾,至今大娘巾药丸也使用这个传统名字。


蔡家的祖先


清康熙年间,蔡俊心把自己所学传给三个儿子,分类为卫生馆(妇科)、华生馆(外科)、广生馆(儿科),让儿子们专心潜修一科。这是一个很有革命性的改进,比如妇科,以前中医都是把它列为疑难杂症,现在成了专科。


蔡氏后人,书法名家蔡仰颜题写的牌匾


创立卫生馆后,蔡俊心才开始生产各种药丸,主治调经、助孕到产后调养,因为疗效显著,一时之间,四乡六里求医求药者络绎不绝。


大娘巾药丸真正走向鼎盛时期,是在康熙解除海禁之后,药丸随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到达新加坡、泰国、越南一带。


大娘巾蔡家的族谱


以前医学不发达,穷人贪图便利,一粒药丸能够解决的事情绝不会去药店拆药、煮药。就像福建人胡文虎发明的虎标万金油广告所说的,大娘巾药丸,也成了当时很多人的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潮汕人把药带过去,也影响了当地人。


现在的大娘巾药丸


到了1930年代,大娘巾华侨更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侨居地设店销售,华侨的推广促进了潮汕和东南亚国家的药物交流,正如我们所熟悉的“虎标万金油”、“五塔牌行军散”、“双飞人药水”等番爿神药,都是华侨带进来的。


蔡礼彬在手工制作大娘巾药丸


下图侨批,是旅外侨胞寄潮汕的批信,信中除了必要的问候和批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催促侨属从速寄药丸以应市,也有特别说明要买“正大娘巾”药丸的,从这些迫切的言语中,可以想象“番爿人”对潮汕药丸的信任和需求。



马来亚砂捞越陈国保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寄澄海程洋岗慈亲侨批,要求家里托水客带去大娘巾“受胎丸”和“散风丸”。



一百多年来,随着药丸一起从大娘巾出走的,还有蔡氏的医术。在泰国,蔡璧煌医生成为泰国皇室御医,并推动中医在泰国的合法化。“蔡氏的医术和药丸名气的传播,是因为蔡氏后人在世界各地行医,除了国内,现在从东南亚到香港都有蔡氏后人的存在。”蔡礼彬说。


大娘巾药丸传人蔡礼彬夫妇


十五代孙蔡礼彬是大娘巾“杏春园”医馆的医生,出自卫生馆一系。沧海桑田,族系枯荣,十世祖蔡俊心所创的外生馆、广生馆已经失传,只剩下主治妇科的卫生馆。


1950年代初,所有私企都逃不了的公私合营很快来临,除了工商业被资本重组之外,医馆也被改制,成为隶属于乡里的医疗站,蔡氏的祖传秘方也被公开。蔡礼彬说,当时有个说法,叫“联合献方”,包括调经丸、落白丸、宁坤丸等等,通通把药方献出,公开制作,医书也要共享。


家藏的印字模版和祖传医书


联合献方使药丸从一个家族品牌变成一个地标品牌,民间药方直接贡献到省级卫生部门,也引起了药厂的注意。大娘巾文史研究者郑锡伟老师说,公私合营阶段,在潮州行医的蔡氏族人把药方贡献出来,成就了宏兴制药厂的“乌鸡白凤丸”。


民俗研究专家郑锡伟


未改名前的宏兴制药厂由宏兴药行(天和堂)、大娘巾卫生馆、紫吉庵(长春堂)三家独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宏兴制药厂在《家庭医生》杂志打广告,乌鸡白凤丸的后面,还要打上括号强调“大娘巾”三字。


成为产品前,制药厂基于各种原因对药丸配方作了调整,不过蔡礼彬对祖传秘方更为自信。献方之前,药丸名是叫“乌鸡调经助孕丸”,有26味药,献方过去后被调整为16味,这8味一缺少,效果差别就大了。



药方泄露之后,大娘巾当地有些赤脚医生也根据药方制作生产药丸,甚至也有自己的“刻印版”(印刷这张药丸药品成分的木版,如同现在的药品说明书),但因为不是蔡姓,不敢自称正宗,得不到认可,做着做着也消失了。


传统的印字模版


盛名之下,也有山寨品牌。蔡氏自清同治年间,已经在潮州府城开医馆,到了民国时期,出过两宗冒用“大娘巾”名号的药店,其中一件在战前自行消失,另一件却与先辈人际关系有关。抗战胜利后,蔡氏后人蔡良璧在潮州西马路看到挂名“大娘巾”字号的药堂,就是之前与先祖有情感纠葛的“龙眼姐”后人所开,一番调停之后,对方改名大粮根,至今在潮州仍有铺号。



血脉传承中,有些家族分支成员因为因为文化原因或者生活原因,没有继承,大娘巾一带,现在行医的蔡氏后人也不多。曾经在东南亚一带显赫一时的大娘巾药丸,因为老一辈华侨的陆续谢世而渐趋消失。


蔡家族谱


当下,因为潮汕人向外发展的关系,大娘巾药丸的名号又向国内蔓延,“很多潮汕人外出后,会向当地朋友介绍,现在求医的从东北三省到华东一带都有,都是加微信,网络诊断、销售。”蔡礼彬说。


所谓对症下药,只能根据医生具体诊断后来开药,所以当下的大娘巾药丸并不能作为成品药来购买,联合献方后的药丸重新回到口碑传承阶段,“我们不广告,但生意还是很好。”


蔡礼彬说,也曾经有制药厂来问过他专利的问题,但是,延续四百多年的大家族,谁能代表答应这些要求呢?



药丸

制作


传统的药丸都是纯手工制作的,现在都机械化,产量提高了,偶尔才手工制作一次。机器制作与人工制作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点古典情怀。兴起之时,蔡礼彬也会手工制作一下。



做药丸需要12道工序,要花上近月时间才能完成。


遵古法制,从选药、拌药、晒药、搥药、蒸药,搥药饼,碾药,筛药末,炼蜜,制丸……整个系列流程无不精心细作。这也使大娘巾药丸这一品牌响誉海内外,三百多年长盛不衰,让人们更了解大娘巾妇科的历史。



光是制药就各自不同,有的制酒、有的制盐、有的制醋、有的制蜜、有的醋酒同制。比如制酒,要水酒结合,三成水七成酒,搅拌到湿了。然后木桶封紧,放一天,让药性互相渗透,然后再来炊熟。



炊熟之后,要趁着热气,把药捶打成药饼,让药性进一步挥发,然后晒干后再来碾碎。



碾碎后筛出粉末。



炼蜜的熬制也很重要,要熬到“滴水成珠”,里面没有一点水分。蜂蜜除了作为药成分外,还有黏合作用。



炼蜜和药粉结合,手工搓成药丸。




潮汕物食友情提示:传统医学,未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服用请遵医嘱。




·本期摄影·

郑锡伟

蔡冰心


·特别鸣谢·

蔡礼彬、郑锡伟、陈琦、大娘巾医史馆







潮汕物食

审慎出品

扫描二维码

可免费关注

微信号

chaoshanws

商务合作

15602221520

本期执行人

余维庆蔡冰心鳕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