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2-08

提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大家或许会为这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词中的浓浓深情所感动。其实这句出自李之仪的一首写爱情的词《卜算子》。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他。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他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和一代文豪苏轼有着很深的友谊。作为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与苏轼的深厚友情传为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尽管在仕途上,李之仪并没有做到出人头地的地步,官职也不够显赫,但是他以那首有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卜算子》而万世流芳。李之仪是元佑文人集团的成员,苏轼门人之一,擅长创作深婉含蓄的词。他在当时还以尺牍出名而且也能够创作诗歌,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的称赞以及相应的指导。

出身名门望族而且才华超绝的李之仪在22岁的时候就进士及第,要知道,在古代一直有着“三十老明经,七十少进士”的说法。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他被清代纪晓岚主持编的《四库全书》称为"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李之仪的文章写得如此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苏轼的指导与熏陶。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也与他的恩师苏轼的影响。因为苏轼在年龄上比李之仪年长,所以李之仪把苏轼视为自己的兄长与老师,时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意见相悖,所以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了十余年。李之仪对王安石被排挤出京城甚为不平,他积极地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正直的官员在朝中活动,想要使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写在一封信之中,投到了苏轼所居的黄州之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之仪对苏轼的深厚感情与深切思念。

正是因为和苏轼的深厚友谊,李之仪被打上了苏轼门人的烙印,在仕途上受到了各种困厄与挫折。到了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仕途多蹇的李之仪又被贬到了太平州。如果说这是一些政治对手带有政治偏见的贬谪,那么这在他的心上也不会造成过于巨大的伤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先是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那位与自己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溘然长逝了。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这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使得他的内心有万千的痛苦与不尽的愁绪。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想起了和自己相守了那么多年的妻子孩子。又面对着这浩浩东流的长江水,李之仪感慨万千,写下了下面这首感人至深并且万世流芳的词作: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这首词首先以浩浩荡荡的长江开始起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而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遥远,也在隐隐约约之中暗喻了相思之情的悠长。这种场景仿佛可以使人感触到主人公深沉的思念与叹息,在闺中遥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江头江尾的天各一方,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核心;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期盼自己的愤恨愁苦能够停止,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暗暗之中表明这种彻骨的愁苦无法排遣尽。滚滚的江水永不停歇地向东流去,自己的相思别离的愁苦愤恨也永远无法停止。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诗人李之仪对亡故妻儿的自白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我心”既然是永无停歇的江水,绵绵不尽的相思也始终无法停止,自然而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必然也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遥远相隔固然不能飞越,而彼此挚爱的心灵却始终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永不停歇的离愁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两相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这首饱含深情的词以长江水为贯穿始终的抒情载体,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核心。李之仪没有缠绵缱绻地抒发相思之情,亦或是抑郁不已地回忆惋惜过去,而是通过“长江水”为载体来抒发内心里的情感。这其中的情感却回环往复,一直缠绵在字里行间。正是的这份深沉的情感与复沓的语句,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

文 | 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