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大生的“三个第一”

 牛人的尾巴 2019-02-08

2017-07-24 14:59 

竹鼓 范大生制 利永藏

人们常常用“第一”数量的多少来评论一个人的贡献。

当然,这一个个“第一”有主观的努力,有历史的机遇。但只要那“第一”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便值得我们去研究,并给与历史的文化的评说。

在范氏家族的家史中,在紫砂史上,范大生都是一座高峰。他有“三个”值得大书一笔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第一”。

1926年费城万国博览会 范家壶庄提供

代表紫砂第一奖

上海世博会圆了中国人的百年世博梦。19104月中国尝试举办一次“世博会”——第一届南洋劝业会,和世界大国举办的世博会相比,我们的南洋劝业会只是出创,不成规模、不像样子,但毕竟成功了。就在那次南洋劝业会上,邵云如、范大生、程寿珍、俞国良、江案卿等的作品,为紫砂业夺得了最高奖——奏奖。

范大生有一款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大柿子壶”,经历百年又回到了宜兴,陈列于范家壶庄艺术品珍藏馆的华堂之上。

在宜兴范家壶庄珍藏馆里可以看到“大柿子壶”的神采。它用段泥制作,呈白果色,容量350毫升。壶体似柿子形态,壶盖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生动。壶腹的一面镌刻水墨山水,另一面陶刻行书“何当破闷出躯壳,君乘石瓢我浮蠡”,署“宜兴出品”款,无陶刻人的姓名。壶盖内有“大生”印。壶的底部印有一圆章“乙酉年南洋劝业博览会”。乙酉年为1909年,1910年是庚戍年。这枚“圆章”说明“大柿子壶”是范大生为了参加第一届南洋劝业博览会而专门设计制作的。

范大生1910年“南洋劝业会”纪念奖章 范家壶庄提供

代表中国第一奖

1915年,范大生和程寿珍等的作品,由上海(宜兴)利永陶器公司组织,代表利永公司、代表中国的产品参加“巴拿马赛会”,荣获了紫砂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金奖,为紫砂、为中国争了光。

1911年前后,美国邀请世界各国参展巴拿马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全名是“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当时主要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呗开凿通航而举办的一次盛大的庆典活动。应邀参加博览会的共有41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赛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拋头露面,格外引人瞩目,博览会从1915220日开展,到12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上海(宜兴)利永紫砂陶公司选送了范大生、程寿珍等的紫砂作品,为中华紫砂赢得了“第一块”金牌。

大生奖章1915年“巴拿马赛会”金奖 范家壶庄提供

近代紫砂教育第一人

紫砂艺人自古是师授徒承,一师一徒或一师几徒,甚至是传子不传女,远不是今天的企业办学、学校教育。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这一历史状况开始发生变化,相继出现了学校“制陶课”和企业兴办的“传习所”。范大生是既从事过学校教育,又经历过企业培训,且教学时间长达7年之久“第一位”紫砂教育工作者。

民国五年(1916),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长童斐(字伯章,晚清举人,著名教育家)为开阔学生眼界,培养陶业的后背人才,绝对在新兴的学校开办“陶业课”。于是,他聘请在社会上已很有名气的范大生到学校做陶业教师。由此可以推想,范大生不仅有扎实的紫砂壶技艺功底,而且有一定的口头表达水平,能做也能说。范大生应聘在“省立第五中”做了几年陶业教师,累计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了眼界,技艺更为精进。

1921年上海(宜兴)利永陶器公司创办中国紫砂的“第一家”企业办“利永陶工传习所”。那个时代是个时兴“讲习所”“传习所”的。于是,宜兴利永陶器公司便聘请曾是“利永公司”第一位技师,又是“省立五中”的“陶业教师”的范大生前来担任教师。1910年前后范大生的紫砂技艺已经闻名遐迩,“宜兴利永陶器公司”于1912成立就聘请范大生为技师。以你那之后又相继聘请了程寿珍、俞国良、江案卿等几位技师。

范大生在“利永陶工传习所”不仅代课、讲课,而且收了冯桂林为徒,并襟怀坦荡把自己所学、所摸索出的绝技,尽数传授给冯桂林,为冯桂林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技艺基础,成为紫砂史上的一段“近代教育佳话”。范大生在一生中建树的“三个第一”,作为一个紫砂艺人有一个就很了不起,何况是紫砂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个第一”。

1930年比利时博览会 范家壶庄提供

文:杨世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