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回娘家省亲的三个女子,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满是凄凉

 少读红楼 2020-02-11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出嫁的女子都有回娘家省亲的传统,《诗经·葛覃》里就提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说的就是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情形。

红楼梦里也提到了几次“归宁父母”,比如元春省亲,袭人探母,迎春归宁,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回娘家,多是开心甚至风光的,但这三个女子回娘家的心情却很复杂,且都泪眼汪汪,暗伏了各自的悲剧命运。

一、元春省亲:以贵妃之仪荣归,暗伏其与家人的天人永隔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事件,对贾府来说,能与皇帝做亲家,无疑是光宗耀祖的,可以说繁华到了顶点。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不惜银子流水般花了出去,建造了奢华无比,“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但这件事对能回家娘家的元春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现在回娘家,一般都是赶在年后,元春省亲也挑了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元宵节,但我们知道,曹公擅长于大喜之中伏大悲,所以我们看到,元春省亲时,见到祖母和母亲“ 只管呜咽对泪”,见到父亲也是“隔帘含泪”,见到唯一的亲弟弟宝玉更是“泪如雨下”。

这可不是一般的喜极而泣,而是因为元春在宫中承受了太多的悲苦,见到亲人之后不由得情感的闸口决了堤。

元春省亲,对贾府来说,自然是热闹喧哗的盛事,贾府之人听闻元春封妃的消息也都是“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但元春省亲之时,却先后六次流泪,脂砚斋更是在其听戏时,在第二出《乞巧》之后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因为对元春来说,这次省亲非常不容易,通过这次省亲,我们也看到了元春在宫内生活的小心翼翼,那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是要“二十年来辩是非”的是非之地,是“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的天人永隔之所。

虽然元春贵为贵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许多家族,许多女子辛苦钻营一生也得不到的荣耀,她也因此成为败落的贾府最后的一个辉煌顶点,但对她自己来说,终究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

她想要的很简单,就是田舍之家,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省亲更是触动了她心底最敏感的神经,祖母、母亲、弟弟……这些如今在眼前的亲人,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不能不顾贵妃之仪地与家人聊家常,亲人见了她都要跪拜,这不是她要的亲情。

省亲对她来说,无异于就是眼看着别人幸福,自己却永远无法参与。她想要的亲情,成了最奢侈的东西,别人嫌太多,而她注定永远都得不到。所以她的曲词里说“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省亲不像今天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什么时候走可以,甚至留下过几天也没事,她作为贵妃,一切都身不由己,想早点回娘家不行,要按照皇家规程来,想在母家住一夜,更不可能,时间一到,就要“请驾回銮”。

看似喜庆热闹的省亲,说是看望父母,让家人团聚,以尽骨肉之情,但对元春来说,却似乎更像是一场短暂而又漫长的告别,生死离别,永远无法再见的那种。

果然,元春省亲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娘家,直到孤独凄惨地死去,要靠着“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梦里才能与父母见上一面。

何其悲哉!

二、袭人探母:以准姨娘身份归家,暗伏其与宝玉的有缘无份

袭人是宝玉身边的首席丫鬟,前八十回里并未出嫁,但却凭借着克尽职任,对宝玉之事处处留心,从而得到了王夫人的看重,把她的月例提升为跟赵周两位姨娘同等的水平,潜台词再明显不过,这是明摆着要抬举袭人,把她当成宝玉未来的准姨娘培养了。

虽然袭人的准姨娘身份,只限于王夫人、王熙凤等少数人知道,并未公开,但在其母病重时,管家王熙凤还是很快就领会了王夫人的“命酌量去办理”,让袭人按照准姨娘的标准回家探母。

王夫人问月钱一回,王熙凤就在场,王夫人曾很直白地说“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 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精明的王熙凤自然明白王夫人话里的深意。

所以王熙凤还建议王夫人“就开了脸,明放他在屋里岂不好?”可知在王夫人心中,袭人早是宝玉姨娘了,因此袭人回家探母,自然就不能丢了贾府姨娘的身份。

我们现在常说“套路”,熟读红楼之后会发现,曹公的写作手法也是有“套路”的,即大家都在喜庆,我偏伏一个悲剧,大家都在认为两个人会在一起,我偏要拆开他们,故曹公的写作是反套路的。

袭人以贾府姨娘的身份去探病母,后来其母去世,可知袭人此次探母,虽然在王熙凤的料理下很是风光,但也免不了泪眼汪汪。且袭人以姨娘身份探母,虽然满足了其一直以来的“争荣夸耀之心”,但从曹公的反套路可知,她最终不可能成为宝玉姨娘。

母亲病重,作为儿女得知了,哪里还顾得上许多,早第一时间跑回家了,但袭人探母,却大费了一番周折,曹公无非就是要让袭人风风光光地以贾府准姨娘的标准风光一次,满足其争荣夸耀之心,因为这之后,她的结局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八十回后,袭人离开贾府时,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然后嫁给了戏子蒋玉菡,短短的六个字里,包含了多少无奈和不舍。想想昔日以姨娘身份回家探母,袭人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不管曾经她多风光,终究没有过明路,贾政也连谁是袭人都不知道,一切似乎早就注定了她与宝玉的有缘无份。

三、迎春归宁:以孙家之人哭归,暗伏其夭亡命运

被父亲贾赦作价五千两抵卖给孙家的迎春,甚至都算不上是孙绍祖的正妻,只能说是孙家之人,孙绍祖打骂她时就曾说“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由此可知迎春在夫家生活的辛酸和凄惨之状。

迎春虽然被称为“二木头”,针戳一下也不知道哎呦一声,在外人眼中就是个不中用的懦弱小姐,黛玉也说她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但她毕竟还是贾府二小姐,如果她遇到了一个知冷暖的丈夫,也许会过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幸福生活,但她遇到的偏偏是一个人渣。

迎春归宁对她来说,如同香菱得知薛蟠要外出游艺一样,终于有一个可以尽情发泄自己情绪的机会,于是她是“哭哭啼啼的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

如今出嫁的女子,别说是丈夫虐待,即便是言语不和,甚至冷暴力,都要上升到离婚的高度,但在女子“既嫁从夫”的古代,她只能忍受,所以王夫人劝她“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不是王夫人心冷,而是她亦是女子,何尝不心疼在自己跟前长大的侄女,听了迎春的哭诉,“ 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但她对侄女的遭遇爱莫能助,不管是处于礼节还是愤怒,她都没有把迎春扣下来不让孙家来接人的道理,一如湘云在贾府待得再久,在叔叔家再不如意,依然是要回去的。

前面说的出嫁女子“归宁父母”,是指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王夫人只是迎春的婶母,贾赦邢夫人才是她的父母,为什么她没有跟父母哭诉这些呢?

对迎春来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自己好色无耻的父亲一手造成的,她的心里对父亲也许早就没有亲情,而是充满了怨恨。作为父亲的贾赦,看到回娘家的女儿,也许也是没脸相见的吧?

而母亲邢夫人就更不用说了,本就不是亲母,贾母查赌一回,尚且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还为了自己的面子训了迎春。这次迎春回来,“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即便是被孙绍祖百般折辱,如果迎春能在归宁时得到哪怕父母的一些安慰和抱歉,得到来自长辈的一丝关怀和安慰,也许她的心中还会有一线生存的希望,但她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娘家住了几天,在自己的住处怀旧了一番之后,回到孙家的她再也没有回来,直到死亡。作为已经出嫁的女儿,即便迎春知道此次回去凶多吉少,心中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选择回去,选择走向死亡。

就像王夫人说的,这就是她的命。

迎春的判词说“可怜金玉质,一载赴黄粱”,似乎是在暗示,迎春从嫁给孙绍祖到死亡,前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嫁前的迎春,虽然是小姐,却从未真正享受过小姐的待遇,出嫁后,也从未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她在世人眼中的懦弱,懂得的人却以为,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从容,与世无争。

可惜的是,她懂这个世界,而她,这个世界却从来不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