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文史资料中曾将西吉名胜古迹记载为西吉八景,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文史记载中西吉八景中的一些景点已鲜为人知,有些地方的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将西吉八景介绍如下: 云台山在县城北三十五华里,为月亮山分支,山高峰峻,深洞危桥,重峦叠翠,由而幽深,传为唐初羽士程野仙栖鹤之处,每当山雨欲来,必先油然作云,即晴亦多烟岚,啼鸟钟声隐约其中花香扑鼻,足堪娱目,夏中游人甚多。诗曰:云绕高台月色新,危峰悬崖自嶙峋。隐约钟声鸣山寺,仿佛鸟语唤游人。山光映碧花初放,树影拖烟叶无尘。一轴自然风景画,别有天地更带春。 诗曰 云绕高台月色新,危峰悬崖自嶙峋。 隐约钟声鸣山寺,仿佛鸟语唤游人。 山光映碧花初放,树影拖烟叶无尘。 一轴自然风景画,别有天地更带春。 白崖乡马家西沟,距县城六十华里,有古柳树一株,高二丈有余,身大二十余尺,根盘半亩许,前有清流,旁居农家,因年代久远,树心已空,相传为宋、元时所植,然无可稽考。每当仲春萌芽,夏中垂荫,乡人时止其下乘凉休息。
诗 曰
古木垂荫映朝阳,农者盘桓话麻桑。 蒲节犹谈屈原事,中秋畅饮贵妃香。 烟火不断乡村晚,鸡犬相闻里落长。 无情流水彼然逝,黄花篱畔自芬芳。 石城在县北六十华里,三面峭壁,唯东南有人工凿成之石阶可上,类如天梯。登顶四顾,诸山环列,悬绝深阻其险要犹存,城之上有石窑数只,储水其中,足供汲饮。而残碣断碑、荒烟蔓草,抚今思昔,知满俊之所以恃为天险也。 诗 曰 冈峦峻巍入云标,朝日苍茫夜寂寥。 飒飒风声沉万壑,森森剑气透重霄。 石级有路凭谁凿,荒城无烟待人烧。 残叠徒资斜阳照,牧马悲嘶已非遥。 虞泉映月 泉在白崖乡(今沙沟乡)大寨,其地名晦虞谷,为马大善人光烈公之别墅,有清泉一眼,广约半亩,深二尺余,岸上古柳数株,垂影其中,新月初上,中秋良夜,诚有胜于广寒者,清末平凉知府善昌题联云:“满谷清风月作伴,一湾泉水山为邻。”信不谬也。
诗 曰
垂柳疏影清泉边,泉中映月水底天。 万古青山依稀在,千秋绿水作比邻。 良夜自得濂溪意,春霄时结望外缘。 天涯横洒沧桑泪,每逢中秋信思然。 园在县东北七十华里沙沟,为回教哲人马大善人光烈公藏魄之处,园广三百余亩,丛葬二千余冢,多名人哲士及各省回教徒之墓,亦为回教崇拜之地,而丰林茂草,埋骨邱山,凡临其境者,莫不抚然伤悲,且依山伴水,每值夏日晚照,夕阳飞霞与夫农村烟火,点缀其中,益增无穷之感慨也。 诗 日 陵园清幽别有春,吟风弄月好修真。 放怀时作千秋想,入抱常同太古邻。 愿以淑身兼淑世,可将斯道觉斯民。 幸有善哲典型在,呓语何知梦醒人。 七里宝山,又名月亮山,在县城北七十华里,山之南有清泉,名曰宝河,其中似有金属矿物质,(俗传中说有金马驹)水清则现,浊则隐,每当日中面犹发光。如月亮影现其中,故水称宝河月亮。(俗传:后被喇嘛盗去金驹,至今水中发光,犹如月亮隐现) 诗 曰 清水映月沸流波,似有矿金现宝河。 烟霞常依为伴侣,燕子翩飞来去过。 春深晓翠云封路,雨后斜阳鸟鸣坷。 樵牧相逢喜说讯,桑麻话别自吟哦。 葫芦河发源于县西新营、龙王坝等地,水流甚缓,清可见底,城岸居民籍以汲饮,惜碱质太大,不能灌植。夏天炎热,只供行人憩息,或沐浴其中,为天然澡池,直贯县境,亦吾县东西一大动脉也。经静注入渭河。 诗 曰 山色水光一望中,长流树荫处处同。 千家田园无灌溉,两岸村庄绕西东。 濯缨不啻沧浪水,浴身有似温泉风。 直贯县境九十里,驰归渭河自从容。 池在县城西南,约七华里之铁家咀,原有清泉流出,于民国九年地震,两山崩合,水储其中周围数十亩,深碧无底,经乡人由黄河取来鱼卵投之,生产颇繁,近年游鱼无数,鳞分五影,芦草沿岸,柳垂池边,每当夏秋之间水天一色,诗客骚人,吟哦其地,亦吾邑之一雅境也。 诗 曰 好向林泉结净因,鸯飞鱼跃见天真。 潭光欲幼出鳣鲔,柳影轻拂挽游人。 绿野郊原有生意,碧池清流无俗尘。 他日滩头作渔父,垂纶水边自在身。 云台叠翠在今火石寨扫竹岭。 古木垂荫在今白崖乡马家西沟。 石城天险在今火石寨蝉窑村大石城。 虞泉映月在今沙沟乡大寨村。 教陵园地在今沙沟乡回教陵园。 宝河月亮指当时月亮山下之南有一清泉名宝河。 芦河清流指贯穿县境的葫芦河。铁咀鱼池指今吉强镇铁家咀堰塞湖。
|
|
来自: huajiang0954 > 《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