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节,是一场经久不衰的盛宴。它规模宏大,纵横四海,全民参与,“回家”是不变的主题。
在这场跨地域的狂欢中,有很多的民俗仪式:敬天地,祭祖先,阖家团聚,感受融融的亲情,这一系列的行为贯穿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是一种身心灵共同参与的庄严仪式。
对于每天出门不见太阳,顶着星星回家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生命体验弥足珍贵,它更像是一种心灵的休憩回归,是无论千山万水都阻挡不了的召唤。
在很多地方,春节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请“先人”回家。除夕那天,陵园附近的道路必然拥堵,后人们祭祀完就算请“先人”回家了。有的还会在家里的某处恭恭敬敬的摆上祭品,香烛,就连喝酒也会先用手指象征性的弹三下:一敬天,二敬地,三敬祖先。仪式过后,才是推杯换盏,家族内的老人往往会在酒席上开始追溯祖籍的风俗,祖先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南方人,当年参军离开故乡,后来在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扎根留下。每到过年,父亲总会提起故乡的风俗习惯:拜祭祖先,打年糕,做汤圆。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对故乡的记忆模模糊糊,饮食习惯却一直保持着南方特色,对北方过年标配的“饺子”也没有什么感觉。很多年后有机会去到南方的几座城市,突然感觉特别的熟悉,漫步在街头,无论是景致还是小吃,甚至是听不懂的软糯的乡音,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仿佛这里才是我的根,冥冥中的召唤填补了我内在的不安,让我和未曾谋面的祖先有了链接,踏实而又坦然。
我还经常听到母亲家族早已过世的姥姥的故事,这位36岁守寡,和男人一样拉大车砸石头独自抚养大四个孩子的女人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我惊奇的发现,母族中二代的女孩子们都非常的坚韧坚忍,吃苦耐劳,在家庭中都能顶起一片天,在她们的身上,隐约可见姥姥的影子,只不过她们生活的大背景比姥姥更幸运而已。当我凝视着黑框中的姥姥时,仿佛感受到她的能量的传递,依稀洞悉了一些命运的脚本。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一个家族有自己的传承故事,无论这些故事有多少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是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格认为,现代人最大的危机就是失去了和原始神话,原始意象和集体无意识的链接,因此“人类站在世界的边缘,眼前是一片未知的深渊”,寻找回这些神话也就重新找回了人类的灵魂。一个家族能传承下去自己的故事,也就完成了和祖先的链接。
你对祖先了解的越多,活得越踏实透彻。那些能量的传递会让你更有力,即使是那些悲剧,当你满怀悲悯的情怀去感受时,也会因为觉知而接纳,从而去改写它的脚本,让命运从这里转弯。
故乡是我们的出发地,是我们的根和梦。那些祖先发生的故事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与其冥思苦想,不如让心灵回家,去听听祖先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