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里的“酒色世界”:酒楼是最能显示华靡奢豪气象的

 Confucius365 2019-02-09

《水浒》虽是写绿林豪客啸聚水泊的传奇,但书中也时不时会渲染一下都市胜概或节令风物。

那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世情风貌常常把我们带进另一个世界,让我们不禁想起画家张择端笔下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和宋代耆旧记录都市风情的笔记《东京梦华录)、《都城记胜》、《武林旧事》那类书来。

小说和笔记常能互相印证,有时甚至觉得小说更富情趣。试以名物为题,略事叙表。

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一题《上元》)诗写长安元夜观灯情景,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神妙如绘,启人遐思,后世效仿之作不绝。

而南宋十五辛弃疾《青玉案》词则以长短句绘出了更精彩的元夜灯市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集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诗词吟唱反过来又把元宵欢庆推向极致。于是州官放火,百姓点灯,造就了中国人的狂欢之夜,直至当世。

不仅诗词,宋人笔记中也多有记元宵灯市胜概的。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有记: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麻下,奇术异能,歌声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市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剌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如此巍峨华丽的灯楼真可谓空前绝后。读孟元老如此细致的描绘当然会引起浩叹,冀欲一观。

类似的情景在吴自牧、耐得翁、西湖老人和周密的相应著作中也都有记录,可谓琳琅满目。

但读上述诸人之作,惊异之感是有的,但那些记录都是繁华过后的寻梦,它首先让人感受的是兰亭已矣,盛筵难再的隔膜。

远年旧梦,逝水往事,已遥不可及。而《水浒》是小说写类似的情景,你会随着主人公的步子进入现场,感受到一种临场体验,而同时又会联想到那些笔记中的文字,来丰富小说中感受到的情景的细节。

《水浒》中首先涉及灯市盛况叙写的是第33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

时宋江寄居清风寨花荣处,看看腊尽春回,元宵节近,知镇上居民已在+地大王底前扎缚起座小鳌山,准备庆赏元宵。于是兴致勃勃地想睹盛况:

当晚宋江和花荣家亲随体己人两三个,跟随着缓步徐行。到这清风镇上看灯时,只见家家门前,裕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四五个人,手撕挽着,来到大王庙前,看那小鳌山时,但见:

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笑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旛翠

幙…。

当下宋江等四人在鳌山前看了一回,迤逕投南走。不过五七百步,只见前面灯烛荧煌,一伙人围住在一个大墙院门首热闹。锣声响处,众人喝采。宋江看时,却是一伙舞鲍老的。…那跳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

这笑声把我们也带到了鳌山之下。

《水浒》中另一处写灯市是第66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梁山军队要乘上元佳节倾城庆赏之际攻打大名府。

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衔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有诗为证:

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睛春日早。

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烛龙衔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

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鳘背驾三神山。

红妆女立朱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

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骛瓦。

毕竟是大名府,比清风镇的灯火果然要繁胜。

小说中第三次写灯市,那是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宋江与柴进戴宗、燕青一行四人“杂在社火队里,取路哄入封丘门来,遍玩六街三市果然夜暖风和,正好游戏。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昼,正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这是十四日晚景象,十五日元宵景致,书中有篇《绛都春》专于描摩:

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幌竞飞,玉勒争驰,都闻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逕御香,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小说中三次写了元夜之灯市如昼的辉煌景象。从清风寨到大名府到东京。我们随着梁山好汉一路迤運而行,走入这亮丽的境界中,也甚饱了眼福。

常言道“灯红酒绿”,说了灯市,再话酒楼。

《水浒传》中写酒楼景状也有多处。第9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宋江)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但见: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楫。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

宋江看罢,喝采不已。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济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

浔阳楼端的是个好酒楼,迁客骚人,失路英雄都会于此。宋江在酒酣耳热之际便泼墨挥洒,在壁上题下了“反诗”。

都是酒楼惹的祸。

另一外写酒楼是第72回,宋江元宵上东京,与柴进、戴宗、燕青出得李师师门来,去天汉桥看鳌山。“正打从樊楼前过,听得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似蚁。宋江、柴进也上樊楼,寻个阁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馔,也在楼上赏灯饮酒。”

这樊楼也算得是京都的五星级酒家了,宋江一行去观灯路上也禁不住要上楼来坐坐,领略一番它的豪奢气派。实际上小说第7回陆谦假意请林冲喝酒解闷,实为设陷阱让高衙内可对林冲娘子下手,陆谦与林冲饮酒之处也是在樊楼。不过林冲在樊楼与宋江在樊楼两段于这酒楼都未曾细述。

据说樊楼每日上缴官府酒税就达二千钱,每年销售旨酒竞至五万斤,名属京都第一。

这“樊楼”在《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条中倒有较具体记录。只是《梦华录》中其名为“白礬楼”:白礬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闻如此…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

这樊楼竟然与禁中毗邻,难怪要禁止登眺。樊楼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也几次被写入,如《醒世恒言》中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故此楼也足称名楼也。

酒楼是最能显示华靡奢豪气象的,这一点在宋人笔记和《水浒传》中都得到了反映,把两者放在一起看能获得更切实的印象。

小说《水浒传》所写灯市、酒楼皆与宋人笔记所录甚相接近,可知其书虽是小说,诸多节俗风物的描写还是有所本的。

小说第72回写宋江燕青等人赴李师师处,欲托李打通皇上关节,促成招安。小说于李师师居处描写甚详,这应该就是一代名妓的所谓香窟吧。

影视剧中的李师师(何晴 饰)

宋人笔记倒是于秦楼、楚馆这些“红灯区”的记载有所避忌,要直待明人《板桥杂记》那样的笔记方才于以作较细实的记录。

在《东京梦华录》的“酒肆”条中只是隐约提到:“若欲赏妓,往官库中点花牌,其酒家人亦多隐庇推托,须是亲识其妓,及以利委之可也。”因此,《水浒》中所写李帅师居处大概也可算是有关秦楼的颇有价值的记录吧。

四个转过御街,见两行都是烟月牌,来到中间,见一家外悬青布幕,里挂斑竹帘,两边尽是碧纱窗,外挂两面牌,牌上各有五个字,写道:“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宋江见了,便入茶坊里来吃茶,问茶博士道:“前面角妓是谁家?”茶博士道:“这是出入水浒东京上厅行首,唤做李师师。”……却说燕青径到李师师门首,揭开青布幕,掀起斑竹帘,转入中门,见挂着一碗鸳鸯灯,下面犀皮香桌儿上,放着一个博山古铜香炉,炉内细细喷出香来。两壁上挂着四幅名人山水画,下设四把犀皮一字交椅。燕青见无人出来,转入天井里面,又是一个大客位,设着三座香楠木雕花玲珑小床,铺着落花流水紫锦褥,悬挂一架玉棚好灯,摆着异样古董。燕青微微咳嗽一声,只见屏风后转出一个娅嬛来,见燕青道个万福。

上述文字将李师师居处由外入内进行了细致描述,室内摆设,壁上张挂都作了交代,甚为周详。

燕青此后又二度来到李师师处,因前次事情谈到一半,徽宗皇帝自地道中来到李师师处,梁山人只得回避。

这两度来师师处的燕青由门外入内时小说又有一番描写可与前度所见可补:

到的门前看时,依旧曲槛雕栏,绿窗朱户,比先时又修的好。燕青便揭起斑竹帘子,从侧首边转将入来,早闻的异香馥郁。入到客位前,见周回吊挂名贤书画,阶檐下放着三二十盆怪石苍松,坐榻尽是雕花香楠木,小床坐褥尽铺锦绣。

李师师作为宋徽宗包养的“二奶”,当然是一个特殊人物,宋徽宗本人是个艺术素养极高的才子,李师师必有其相应的值得欣赏的气质和素养。

这些从小说中李师师的居处描写约略也可看出。但李毕竞也是一个青楼女子,所居必也泄露出青楼的某些特殊氛围,这些在文字中也得到了反映。

所以,我们可说燕青二度访李师师,所见所闻倒也让我们得以见识了彼时青楼的一个侧面。

本文选自李剑冰《出入水浒》,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