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俗易懂,很好理解的语句。都这都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长期总结出来的语言,虽然语言简洁明了,但是其中还是蕴含着不少道理。有很多民间俗语一直流传至今,不得不说自有它的道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俗语: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是什么意思?做父母的不妨看看。 在古时候,老百姓对于朝廷官员都非常害怕,见到他们都是躲之不及。不论他们的官职大小,在老百姓眼里,他们都是威风凛凛的,老百姓对他们是又害怕又敬畏,生怕得罪他们,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在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更是如此。 在古代,人人都要向朝廷缴纳沉重的赋税,地方官员上交朝廷之后还有余粮,他们还吃着俸禄,可是普通老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数都是靠着种地为生,就指望着庄家能有个好收成,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收成好的年份还好,上缴赋税之后还能填饱肚子,一旦遇到灾荒之年,那就苦不堪言,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饿死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交不上赋税,就会被抓入狱,因此老百姓对朝廷官员都是谈之色变。 朝廷官员在老百姓心中,那就是像是饿狼一般,对他们是惊恐万分。更不要说是官员来到普通百姓的家里了,那会更让他们感到紧张,总会让他们认为家里又犯了什么事情,诚惶诚恐。这也就是为何说官不入民宅的含义。 可是父不进子房,很多人对此就不太理解了,我在自己家里,还要被限制自由吗?怎么就不能进自己孩子的房间了?在这里不是说不能进,而是说最好不进。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有了自己的隐私,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父母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在进孩子房间的时候,尽量先敲门。 尤其是孩子结婚以后,这些细节就更要特别注意了。在古时候,人们都把名节看的特别重要,尤其是女人。孩子结婚以后,儿子的房间还住着儿媳妇,这就成了他们小两口的私人空间,这时候公公进入儿媳妇的房间,就显得不太合适,在古代,这种行为在别人眼里,就觉得有悖伦常,不太合适。 卧室毕竟是私人空间,不仅仅是作为父母的不要到孩子的房间里,即便是亲朋好友,也尽量不要进去。卧室可能放有什么贵重物品,有时候万一找不到了,也可能是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但是如果你进去过,就说不清楚。如果去朋友家里,有什么事情尽量在客厅了说说,这样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