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父不进子房,官不进民宅”,是什么讲究?有道理吗?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5-25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常说的“父不入子房,官不访民宅”,就很值得思考,接下来我们就仔细了解一下这句俗语的含义。

父不入子房

这里的“子”指的不单单是儿子,还包括女儿。所以这句话是说,做父亲的人,轻易不要进入子女的房间。在古时候,虽然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的高,有着绝对的权威,妻子、子女都是要听从父亲的,但是在与孩子相处方面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定。首先,对于女儿来说,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酒量父亲也不例外,古人认为男女有别,所以孩子之间“男女六岁不同席”,父亲身为男性,自然不能随便进女儿的房间,一来是尊重孩子隐私,二来就是避嫌。


再者就是儿子,虽然同为男性,没有性别的限制,但是父亲也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不随便进儿子的房间,是尊重儿子也是尊重自己。况且儿子在结婚之后,父亲就更加不应该贸然进去了,儿媳是外来人,公公当然要保持距离,不然会被人家说闲话,所以父亲不进子房,也是为了避嫌,为了家族的名声。


正所谓“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是父亲,母亲也要时常注意。在女儿长大后,父亲要避免和女儿的亲密接触,母亲也是一样,孩子三岁就已经开始有性别意识,要是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女儿关系太过于亲密,容易让孩子对男女的距离不能更好地掌握,这样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能很好的养成,将来就有可能会受到伤害。父母适当的避讳孩子,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官不访民宅

意思是当官的不要进老百姓的家。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古代的时候,官员和来百姓是有阶级之分的,官员的等级高,老百姓等级低,所以要是有官员去老百姓的家,老百姓们面对尊贵的官老爷,一定会拼尽全力的招待,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看点皇帝出巡,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都要去叩拜接待。官员也是一样,所以在古代的时候,老百姓是很害怕有上级官员下来巡视的。所以“官不入民宅”是告诫官员不要给老百姓添麻烦。

再者,官员有清官之人也有贪官,这些贪官当政期间,鱼肉乡民,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所以这些贪官要是去老百姓的家中,很可能是搜刮老百姓钱财或者是逼税,所以“官不访民宅”就是告诫当官的要造福百姓,不要苛待老百姓。

最后,就是官员如果不是因为公事而造访老百姓住宅,很可能被其他的老百姓认为是贪污受贿,所以这句俗语也是告诫官员要爱护自己的名声。

综上所述,“父不进子房,官不进民宅”这句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也依然适用。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随便进出孩子的房间,更不要随便翻动孩子的东西,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父母,信任父母,才会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分享他的成长。父母想知道孩子的心思,可以尝试着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