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代诗人杜甫也说:“读万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提及“万卷书”。 按我的理解,这“万卷书”绝不是仅仅指数量,更是各种各类的书,所谓:“读书驳杂,知识广博”。 杜甫画像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所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孔夫子就是“多能鄙事”。 王充生平简介 成功的学者专家都很重视学识的广博精深,即见多识广,闻博知繁,孤陋寡闻必然识见短浅。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画像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这样说自己:“看书的面很重要,要广。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杂得很,什么书都看”。 《李政道》 鲁迅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画像 鲁迅还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桥梁专家茅以升写道:“要想学得深,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首先就要学得广,在许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茅以升纪念邮票 茅以升强调,要想当专家,首先要当“博士”,要想成为某一门知识的专家,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这门学科的范围内。 他认为,学文科的要学理,学理科的要学文,大家都可以学一点音乐、美术之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