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为什么需要哲学思考?

 昵称tfKn5 2019-02-09

22岁的我发誓将哲学当做终身爱好,做一个未来的哲学家。那时主要思考的是世界的终极存在问题,即宇宙的本源、本因以及世界的本质。那时条件差,没有老师,也买不到哲学书,我是自觉且自由地思考哲学。

我差不多花了十年时间寻找本体,当时自认为在本源和本因方面一无所获,但本质论上有重大发现,要构建关于以“食性灵“为本质特性的哲学体系,但是又没信心,主要是“食性灵“本质的发现方法于我练气功,偶然所得(那时没悟的概念),不是通常理解的逻辑思维方法,好象觉得来路不正,同时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知识,很多都属灵感一闪,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差不多以为自已是个失败者,在总结自已的哲学人生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对哲学这么感、兴趣(别人为什么不)?二是本体为什么找不到?第一个问题让我返身回到前哲学阶段(出生至22岁),通过追忆寻找自已喜欢哲学的原因,不自觉地思考起伦理和宗教来,第二个问题让我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随后又由认识主体人的思考转向人的本质(普遍的理性),又由自我的追问不自觉地由理性哲学转向非理性哲学(本能欲望、心理等),最后追问到“此时此刻的那个我”,又回到了“食性灵'。

当然那时没有掌握这么多哲学概念,如本体、终极存在、终极关怀、理性、非理性等等,但确实思考了这些内容的哲学问题。独立思考差不多二十年后我才买到一本西方哲学史的书,开始读到近代哲学就开始迷糊了,现代哲学中除生命哲学和心理哲学似懂非懂外,其它哲学不知所云。

某一天,无意中读起哲学史的前言介绍,有了重大发现,一是西方哲学的每次转向我都经历过,二是不同哲学派别思考的重点问题我都涉及过,三是西方哲学的每次转向都是上层哲学的失败而产生的撒退,与我自已的哲学经历高度一致,这就是说人类(他人)与自已(个人)是具有一致性的。为什么会这么一致,答案只有一个,人类(他人)与我(个人)作为人在人生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问人类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时,可以转换成问我自已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因为别人已死不在,问别人是对而象之,依赖外直观,而问我自已是内直观,问别人不如问自已可靠。

那么我如何通过问自已而“获得人类为什么要思考哲学问题”的答案呢?方法就是分清两个自我,一个是22岁以后作为哲学人的我,一个是22岁前处于生活本然状态的我(前哲学时期的我)。作为哲学人的我是提出哲学问题并进行追问的我,作为本然状态的我是存在于世,与世交道中产生哲学问题的我,哲学问题与我同在,与我同一。这就如语言与语法,思维与逻辑一样,人是先会说话后才学语法,先会思考而后学逻辑,而不是先学逻辑后学会思考。同时,语法既不先于语言也不后于语言(逻辑同理),语法与语言同在,人只要一说话就在用语法,只是不知而已(逻辑同理)。

也就是说哲学问题的存在,先于哲学问题的追问,因此要回答我为了什么思考哲学问题这一问题,必须回到我前哲学时期;同时哲学问题既然与我同在,与我同一,追问哲学问题本身其实就是问自已,问“我是谁?”;我是人,什么是人?就如我已经会说话了,但又不知道是如何说话的,要追问一下语言的方法?我已学会了思考但又不知如何思考的,要追问一下思维的方法(逻辑)。

人类就是这样的动物:我要吃奶,我要妈妈抱,我要玩具,我要上学,我要工作,我要买房子,我要娶媳妇,以及我要当哲学家,去追问世界的终极存在,等等。自已总是“我这样我那样的,但却忘记了问“我是谁?”,因为“我”被对象遮蔽了(食物、玩具、媳妇),“我”被“遗失了”、“弄丢了”,从来没想到问一下“我“。因为自已以为“我”是自明的,不值得问,不需要问,但真问起来,又不知我是谁?

是呀,我作为人的本质是什么?那个使我成之为我的规定性是什么?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食物、玩具、媳妇…?是物质、精神、理性、非理性…?是生命个体存在还是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存在?是认识主体(求知欲)、关系主体(爱及占有欲)、食物主体(物欲者)、愿景主体(信仰者)、理智主体(选择者)?

到底那一个是”我”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