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1、 他说:你不会深度思考, 你要学会深度思考。 可没有说,如何去深度思考? 有什么办法或者工具让你循序渐进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首先把如何的问题,切换成,为什么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提问和思考,并没有直接给答案,只是在提问) 2、 为什么需要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为不去思考,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行动,导致很多行动都陷入困境之中。导致自己走到了一个至暗时刻,无法穿越出来。如果开始就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那么有一些事情就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写这一篇长文,算是对这段时间的一个概况总结。 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的7月份,一直都是在围绕,个人认知,个人成长,思维模型,本质,思维,这几个大的方向在写。 现在就是,本体论,还原论,原子论,进化论, 我总算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有体感了。 还原论,万物可拆解,以前知道目标分解,月度目标分解,每周目标分解,就没有问为什么要分解,或者说是更好的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一个理论来支撑呢?还真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拔高到理论的高度,可以看到还原论上来,还原论可是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论。 就是万物可拆解,所以平时的分解,没有想到有没有理论来支撑。这个还原论也有边界,就是连续性事物适用,到了非连续性就失效了,这就要去学习概率论了,或者复杂性科学或者系统论了。 可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些问题,用还原论来解决,那真的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笃定感。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你就继续拆,拆到原子,这个时候,原子论就可以帮你了。 你要洞察事物的本质,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你就可以到了本体论这个理论上来。世界的认识是本体,事物的认识是本质。又找到了一个理论来做依据。 思考事物的本质,如何去洞察事物的本质,看看本体论。就有很好的解答了。 3、 相信理论的力量。 以前都是很碎片化的,不系统,也不全面,也没有找到一个理论来支撑。 现在把知识结构延伸到哲学这个根基上来,开始慢慢的迭代成一个小生命体一样,可以继续生长。 如果你遇到问题找不到答案,你就用还原论来拆解,把一个大问题继续拆解到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小问题继续拆解到再小的问题,直至拆解到组成问题的最小单元。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还原论,几百年来可是科学家一直用的思维方式。万物可拆解,商业中的一些问题,创业中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还原论去拆解,去找到答案。 一个还原论,遇到问题就去拆,拆,拆,都能找到答案。 一个本体论,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你用本体论,就能找到答案。本体论 ,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多看看本体论,一些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体,都能找到答案。 还有一个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进化的过程。把平时做的事情,或者思考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方便复盘和迭代升级。用进化论来解决你成长的问题。 以前从一些表象的问题,学习到了理论,有问题也先去找理论,也是进化最快的一种途径。 所有的问题,你去找到一种理论的高度,或者到哲学层面上去找到一个模型来思考,就很容易解决了。 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今天没有给答案,只是给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用还原论,用本体论,用进化论,去思考,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了。 小 结: 经过这一年时间的练习,把自己的认知曲线从本土文化,再进化到西方哲学上,也开启了我学习哲学之路。 哲学,如果要解决实际的创业的问题,就要学习科学了,就是科技,那最实用的就是工程化思维,如果你要开发产品,就用科学的工程化思维,这样你开发产品就有了理论的基础,再用还原论,拆解到最小单元,一个产品的原型就有了。 这也基于我在混沌一年的学习,感谢教授的分享。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教授的哲科思考,练习一年以后我才开始有点头绪。 我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现在我缺少什么知识,就用逻辑去推演出来,就是用户故事地图一样,把我自己的用户故事地图画出来,就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再用逻辑的办法来弥补。 再不是,我没有经验,我不会,我没有接触过,现在我不再用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是用逻辑推演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引导我开始学习哲学。 并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就是我一年来的练习的演化和自我迭代升级。 why? |
|
来自: 碧海蓝天kx32di > 《Ⅰ认知思维训练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