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变聪明的若干认知解析
关于自我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两个问题 A:为什么一些有天赋的人能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潜能,而另一些同样聪明的人却不能?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Carol Dweck认为答案在于人们如何看待智慧和才能,她认为那些相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拥有聪明才智的人拥有的是“固定思维模式”,而那些相信自己的能力能随着时间扩展的人拥有的是“成长思维模式”。 谁更能具有创新精神?答案不言而喻。过分执迷于天生才智的人往往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因为他们太在乎是不是表现得聪明,也因为害怕犯错会使头上的光环破灭而不敢尝试,又因为想成为最闪亮的明星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相信才智可以拓展的人更敢于拼搏,他们不怕犯错误,只要错误能带来有益的教训和经验。看上去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现实中每天都有人在这个问题上犯错,他们错误地评估自己或他人的能力,因为害怕挫折而失去学习的机会。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将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和表现。 B:个人如何像群体一样思考? 关于个人与群体谁更聪明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两个阵营的代表作分别是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与詹姆斯•索罗斯基的《群众的智慧》。不过,MIT的Edward Vul与加州大学的Harold Pashler通过实验发现了另一种可能:个人也可以像群体一样思考。 问自己一个冷门问题,比如“全球每天排出多少吨二氧化碳”,然后尝试给出几个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不同答案,将这些答案平衡后得到的结果会比第一次的判断更接近真实。这意味着每个人的思维都可以变成复数,反复思考的过程就像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个内在的“群体”。 一般认为,第一次的思考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所得出的最审慎也是最佳答案,但事实上,这个答案可能只是从所想到的各种可能性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并不是经过严格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如果每我们的脑中存在一整套关于所有可能答案的反应体系,并假设这种内在可能性的分布是没有偏好的,那么来自同一个人的两次或多次判断的平均结果就可能优于单一判断。Vul与Pashler的研究还发现,内心的群体反应还与时间有关。隔一段时间后再回答同一个问题,两次的平均结果会优于短时间的两次回答,这可能是因为时间冲淡了人们第一反应中的夸大和偏见,所以“把问题留到第二天”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质上,这是一个被内化的概率问题,基于人们内心的各种可能答案没有偏见的假设,现实中的特定个人拥有特定的知识结构,这意味着各种可能性不是均等分布的。不过当你遇到完全陌生的问题时,你内心的“群体”也许就能发挥作用了。 必须了解的经典理论: 物理学 混沌理论 天文学 大爆炸理论 社会学 马尔萨斯理论 生物学 进化论 统计学 概率论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周变聪明 数十亿神经元联结成复杂的神经网络,我们的认知能力就诞生于此,再精致的机器也难以模拟人类大脑。想变得更聪明或是不想被老年疾病夺走你的智力?那就经常动脑筋吧。人类大脑一直保持着活力,我们的认知和自我修正能力始终都在发挥作用,即便已经进入暮年,仍然能长出新的神经元。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大脑不够聪明,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给它足够的锻炼。 下面是一套简单却实用的“头脑体操”手册,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锻炼一项智力技能,摆脱一些惯性思维。“小挑战”可以增强大脑的灵活性。当你以不熟悉的方法完成一些日常固定的动作时,你的大脑就会开始学习新的模式和路径,对神经系统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健康的怀疑态度与独立思考显然比盲从更能获得智慧,因此在所有的思考过程中都多用“评判性思考工具”。此外,每天“强化感官”有助于保持大脑对外界刺激的灵敏性,更敏锐的感受无疑有助于培养更敏锐的观察力。
周一 小挑战:倒背一个复杂的句子,或是倒着拼写一个长单词 强化感官:视觉 评判性思考工具:扮演法官 周二 小挑战:用“另一只手”,也就是非惯用手刷牙 强化感官:听觉 批判性思考工具:休谟剃刀 周三 小挑战:在黑暗中洗澡 强化感官:味觉 批判性思考工具:发挥实证主义精神 周四 小挑战:放弃计算器,使用心算进行加减乘除甚至更复杂的计算 强化感官:触觉 批判性思考工具:逆向思考 周五 小挑战:寻找一条新的上班路线 强化感官:嗅觉 批判性思考工具:奥卡姆剃刀 周六 活动1:欢笑 活动2:阅读一本经典著作 活动3:翻看旧相册 周日 活动1:通过冥想更新思维 活动2:列明细表 活动3:补充睡眠 三个值得怀疑的变聪明方法 1、玩脑力激荡或者益智类游戏会让人变聪明 很多父母并不赞同孩子玩游戏,但益智类游戏例外,因为他们相信这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些游戏也乐于宣称“通过阅读练习、数学谜题和其它脑力体操可以帮助锻炼你的记忆并保持思维的敏锐”,且老少咸宜。通过练习,人们确实会发现游戏逐渐变得容易起来,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变聪明了,只是不断练习的得到的结果,就像做了大量数学题找到了合适的公式和方法,熟能生巧,而且通过游戏锻炼出来的能力很难转化到现实中。 2、吃鱼可以让人变聪明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聪明秘诀”,也有一定道理。鲑鱼、沙丁鱼和金枪鱼等油性鱼类富含DHA,这种Ω-3脂肪酸是重要的大脑组成物质,还可以促进神经传导,对脑部发育很重要。大量研究把吃鱼和减缓老年人智力下降联系在一起,但在你轻信这些说法之前,思考一下:这些研究仅仅建立在吃鱼的饮食习惯上。而一条冷水鱼在富含DHA的同时也可能富含甲基汞和多氯联苯这两种神经毒素,不幸的是,这一点并不太为人所熟知。 3、听音乐可以让人变聪明 音乐可以扩展人的思维,据说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增强注意力和提升记忆力,但它真的能给大脑充电吗?关于音乐与改进大脑的“方法”很多,比如向两只耳朵灌输不同的音乐,这些旋律在大脑中交汇后被寄望于产生某种脉冲、转化神经元的放电节律,从而改变大脑的波段和你的思维。这种迷人的说法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同样有研究表明人暴露在某种特定立体声脉冲中但脑电波没任何变化,反而变得沮丧和健忘,这一点是任何你讨厌的音乐都可以做到的。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实验:每天都听音乐,然后扪心自问“我变聪明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