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人生迷茫的时候,你需要一点元智慧

 衆妙之門 2022-07-10 发布于陕西

眼下推销思维模型的文章和书籍大行其道,也许是拜查理·芒格的那句名言所赐:

只要掌握80到90个重要模型,你基本上就能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

这些书将许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简化,打包成一个工具箱,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你:

好好收下,你也能变得和芒格或巴菲特一样聪明。

但现实不是一道道算术题,如果这个世界能用几十个模型加以简化,大多数问题早就迎刃而解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说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里可能全是钉子。但手里握着锤子,楔子、螺丝刀、老虎钳和电钻的人,也不见得比前者看得更通透,更深刻。

因为你掌握的模型再多,它充其量不过是“术”而已。想要更彻底地了解世界的真相,你还得了解一些更底层的东西。

而这些更底层的东西,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老师称为“元智慧”。

所谓“元智慧”,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规律。

它并不是复杂的方程式或者晦涩难懂的理论,但需要你从反复练习中获得领悟。

“元智慧”也不是哲学家的玄学,它们来自于生活,需要你从生活中加以验证。

掌握了“元智慧”,你会有一种开“天眼”的感觉,但前提是你得深刻地理解,并且融会贯通。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个对我特别有启发的元智慧:还原论和进化论。

文章图片1

1

还原论

早在2000年前的古希腊,人类就常常纠结于一个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一开始有人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是水。因为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而地球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

但不久人们就发现,这个结论并不成立。首先,像岩石和土壤,离开水照样存在。即便是动植物,它们也不是从水中诞生的。

于是大家只能继续寻找答案,有人认为万物起源于火,有人认为是风,还有人觉得是土,这些答案都不能让人满意。

直到有一位名叫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家站出来,他大胆地指出:万物的本源不是任何具体的事物,而是来自一种叫做“原子”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极其微小,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结成“块”的时候,物体就形成了。

古希腊人并没有观测原子的实验装备。然而,德谟克利特却神奇地触达了事物的本质。虽然他的理论直到两千年后才被科学家证实。

文章图片2

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如果世界因为一场大灾难被毁灭,所有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这句话就是:所有物体都是用原子构成的。

德谟克利特可能提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还原论思想。它假定,万物可以被拆解成最小单位,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要素,就能构筑起整个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这个世界就像积木,可以被拆卸,也可以被组装。只要你理解了组装原理,世界尽在掌握。

还原论思维对西方的科学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经济学,都或多或少受到还原论的影响。

还原论的精髓在于:只要掌握了基本要素,你就能把它推广到整个系统。

当然,除了了解基本要素,你还得掌握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律”。

现代科学有个假设:一旦把每个基本粒子的规律搞清楚了,理论上我们可以预测任何人类行为,从个人,团体到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还原论堪称一把“万能钥匙”。

文章图片3

抛开高大上的科学理论,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也经常用还原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丰田汽车公司有个著名的5W提问法,即连续问五个why,找出问题的症结。

有一回,时任丰田社长的大野耐一视察生产线,发现有一台机器长时间不运转。他问员工,这台机器为何停下来了?

员工回答到:因为超负荷运转,保险丝断了。

大野耐一又问:为什么会超负荷?

员工说:因为轴承的润滑度不够。

为什么润滑度不够?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会磨损?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

就是通过这样的五连问,人们最终把故障源头找到了。

这种提问方式所基于的假设是:所有问题可以从关键要素中找到解决方案。在丰田的例子中,造成机器故障的关键要素就是铁屑。

这是典型的自下而上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又有了所谓“第一性原理。

商业领域对“第一性原理”最完美的诠释,来自埃隆·马斯克。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第一性原理就像从物理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你将事物归结为最基本的事实,然后说:“我们确信的哪些事是真实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始推论……

有人可能会说:“电池组真的很贵,而且以后都会这么贵……它过去每千瓦时的成本是600美元,将来价格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你会说:“构成电池的原料是什么?这些原料的现货市场价值是多少?”……电池是由钴、镍、铝、碳、一些起间隔作用的聚合物,加上密封金属罐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原料,然后想一想:“如果我们去伦敦金属交易所买这些原料,那么要花多少钱?”

大约每千瓦时80美元。所以,很显然,你只需要想个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原料组合成电池的样子,就能得到比人们想象中便宜得多的电池。

马斯克通过将锂电池解构成最基本的元素,一举降低了电池组的成本。后来,他也以同样的方式,将历史上第一枚私人公司研制的火箭送上太空。

文章图片4

大到造一座核电站,小到职场晋升,你都能找到各自的第一性原理。

比如你想要升职加薪,运用第一性原理,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将这些价值根据你自身的特点进行排序,是先提升专业能力,还是搞好人际关系,或者发展专业以外的能力。

尽管还原论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但它并不是万能的。这套理论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假设未来是确定的,以及基本要素缺乏主观能动性。

可是在现实场景中,尤其当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个体的时候,事实并不会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正如马斯克所说的,基于还原论的“第一性原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世界,但人不是机器,人类社会并不单纯受物理法则的限制。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另一项元智慧——进化论。

2

进化论

现代人对于达尔文进化论耳熟能详,读书的时候学习进化论,老师会要求我们记住以下八个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八个字简洁有力,但真正的进化论,远比这复杂得多。

很多人对进化论最大的误解,莫过于相信生物进化遵循着某种“目的”。

比如,长颈鹿为什么有长脖子?一个想当然的解释是为了能吃到树叶,所以就进化出了长脖子。

但现实是,长颈鹿在历史上的进化是随机的,当初既有长脖子也有短脖子,而长脖子最后生存了下来,至于为什么会长出长脖子,答案是运气。

生物进化的核心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虽然具有延续性,但并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某种性状的生物,往往是因为凑巧适应了环境变化,故而获得生存与繁衍,这不是由它的祖先或自己的意志所决定的。

这是进化论给我们揭示的道理:

生命不过是偶然性的叠加。

文章图片5

相比第一个误解,人们对进化论最大的误解,来自生存竞争。

由于自然资源匮乏,生物个体之间离不开竞争。说起竞争,你会想到工蜂为捍卫领地而蜇人,猎豹捕杀羚羊,黑猩猩为了夺取领导权不惜杀死母猩猩的幼崽。

这固然是生物竞争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全部,因为自然界除了竞争,还有合作。

比如牛背鹭,它经常帮水牛驱赶身上的蝇虫,同时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生长在高山和极地的地衣,是苔藓和真菌的共生体,前者为后者提供养料,后者为前者提供保护。

之所以有这种共生关系,不是因为动物有多“无私”,而是因为合作能够让双方获得更好的生存。

除了上述竞争,生物与环境也存在竞争。比如同样是生活在寒带的生物,有的进化出厚厚的毛皮,有的选择在地下冬眠,还有的发展出长途迁徙的能力,当天气寒冷时飞到南方去避寒。

其实,自然生物最残酷的竞争,大多发生在种群内部,它们有的是争夺食物,有的是争夺配偶,有的则是争夺权力。

为什么同类竞争如此残酷?因为大家的竞争方式是雷同的。

同样是鬣狗,牙齿最锋利的,就能吃更多肉。同样是羚羊,头上的角最长的,就能获得更大的支配权。甚至同样是细菌,谁分裂的时间越快,谁活的时间就越长。

当彼此的生存方式与核心竞争力无差别时,竞争就很容易陷入零和博弈。与其说是资源有限,不如说是眼光和手段有限。

文章图片6

但生物和不同类别生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同样是食草动物,有的吃叶子,有的吃块茎。同样是食肉动物,有的吃牛羊,有的吃腐肉。同样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有的生物选择捕猎,有的选择冬眠,有的选择迁徙。

说到这你应该明白了,自然界的生物竞争是多样的,最高级的竞争是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和对手硬刚。

一旦你深刻理解了进化论,现实中的很多现象你就容易看明白。

首先是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过去我们时常认为,成功往往源于少数人的高瞻远瞩和持续的努力,但是进化论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有大量偶然性因素。

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有人归功于蒸汽机,有人归功于英国的资本主义,还有人归功于市场经济。

但这些变量都是人为的,一个最关键的变量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煤炭。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英国根本不具备发动工业革命的条件。蒸汽机也好,资本主义也罢,都只是后天的条件。

不是说这些条件不重要,但没有大自然的先天条件,像工业革命这样跨时代的伟大事件很难发生。

正像俗话所说的,小成功靠才华,大成功靠运气。

我们理解企业的成功也是如此,以沃尔玛为例,很多人认为这家超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最初的战略——选择把店开在小城镇上,这样就避免了和那些零售巨头直接竞争。

但这并不完全出自沃尔顿自主的选择,后来,沃尔顿在传记中披露,自己之所以在小地方开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妻子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在她妻子看来,人口超过一万的,都算是大城市。

文章图片7

所以沃尔顿选择把店开在小城镇,其实他自己也更喜欢小城镇的生活,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才促成了沃尔玛日后的崛起。

成功是一连串复杂事件的累积,成功和生命的进化一样,并不是线性的。这个过程中会有分叉,有起落,有不确定性,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同样,站在进化论的角度,商业竞争也不是你死我活的弱肉强食。

如今很多人都在谈论“内卷”,其实内卷更像是自然界的同类竞争,大家的竞争手段类似,所以只能靠近身肉搏。

但如果你能站在一个更大的维度上,商业竞争本质上并不在同行之间,而是你与环境之间。

你真正的目的不是杀死对手,而是加深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对你的依赖,比如你的供应商和用户,你们之间是高度依存的。这就有点像牛背鹭和水牛的关系,两者关系相处得越好,牛背鹭获得繁衍的可能性就越大。

任何企业其实都希望跳出同业竞争的困境,因为以相同的方式竞争,意味着将被不断地压榨。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创新,为自己开拓蓝海市场。

我觉得进化论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提醒我们世界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生命也好,成功也罢,都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结果。

如果进化论真的能教给你什么,那就是:不要死守一种发展模式,得主动去拥抱不确定性。

3

小结

我们刚才介绍了两种重要的元智慧——还原论与进化论。下面来做个简单的总结。

还原论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问题,它假定任何事物都能被解构为最基本的要素,并通过了解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与演变。

进化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它强调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存在很多随机的变量,生命的进化是不同变量间的巧合,不受生命自身的控制。

简单地说,还原论关注必然性,进化论侧重偶然性。

有的企业能做到基业长青,在于持续坚守本业,把自己聚焦于某个狭小的领域,做到“专精特新”。比如日本的很多百年老店,以及一些生产核心零部件的厂商,被业界称作“隐形冠军”。

而有些企业能生存至今,在于不断地适应新的变化。他们当初的业务和如今的早已大相径庭。比如,三星集团最早做的是农产品贸易,诺基亚最早做的是木材生意,IBM曾经是靠做穿孔机起家的。

有没有确定的成功之道?还原论告诉你,找到第一性原理,在关键要素上投入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

而进化论告诉你,重要的是抓住机遇,让自己的能力随环境而变化,企业成功源自于创新,你得不断地尝试新领域。

两者并不冲突,它们都是解释世界的科学范式。重要的是掌握过程与方法,而非单一的结论。

正如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所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还原论的核心,是对事物进行拆解。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了解规律,抓住本质。

如何理解你当下的工作?如何理解一家公司的业务?如何把握一场会议的主旨?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拆解来获得。在空间上,你可以把一项活动拆解为各个要素的组合。在时间上,你可以拆解为一系列环节与流程。

拆解的逻辑是盖房子,你获得砖块、水泥、钢筋,了解了盖房子的基本原理,你就能构建一栋大厦,甚至几百栋大厦。

而进化论的核心是试错。当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的时候,与其坐在家里苦思冥想,不如先干起来再说。

大多数人的能力和禀赋,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大量的机缘巧合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所谓竞争,不见得是你跑的比谁快,或者比谁率先抵达终点,而在于你是否比别人拥有更多赛道。

当别人都往一个方向跑的时候,你可以换个方向。当别人争先恐后往前冲的时候,你可以从容后退。

试错的逻辑有点像放羊,你不知道哪些羊会活下来,哪些羊会变得强壮,哪些羊会变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放了再说,让它们自由交配。

是的,当这个世界复杂到无法用理论去解释的时候。行动,是面对复杂性最靠谱的应对策略。

当然,试错未必是盲目的。正如大自然的生物进化,也遵循一定的延续性。试错也可能付出代价,重要的是,你得通过试错培养出可迁移的能力。

其实,元智慧本身就是让你获得持续进化的能力。

元智慧不会告诉你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你提供一定的框架,去思考和行动。

甚至连框架本身,也是在运用中不断完善的。这也是我们需要修习元智慧的原因,让你具备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这个世界共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