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颠覆思维下的农业奇迹):几个案例说奇迹

 慎独和感恩 2019-02-09

以色列仅仅几十年就将一个干旱缺水缺雨的沙漠化国家建成微型农业超级大国,与相邻的国家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对比,无疑是世界农业一大奇迹。很多人着眼于以色列的高新技术含量,但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以色列人的思维方式,并由此衍生出的新构想、新理念以及新的模式。


前联合国科教文组负责人英籍科学家李约瑟先生(Joseph Needham)其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比较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差距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使用翻土的工具——锄头、铲之类,他说中国人使用的锄头把柄在两千多年前就达一米三四十厘米,而当今的非洲一些地方还仅为三四十公分,较长的工具把柄不仅省力而且节省弯腰的强度。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不由感到一阵震慄:仅仅是一点点的工具改革,一些地方竟然需要几千年的进化时间。

(以色列旧城)

当然,几百万聪明大脑从180多个国家汇集到以色列,同时也把180多个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理念、模式带到以色列,这是以色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以色列能够博采百国之长,用世界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农业奇迹只能发生在以色列,而不能在约旦、叙利亚等周边国家。


案例一、把农田废弃的麦草、玉米秸秆等通过切碎,然后堆沤发酵,变成奶牛美味的饲料,如同把钢铁变成手表,把玻璃变成眼镜。要知道,中国人对于腌制工艺,如把多余的青菜瓜果腌制发酵成美味的食品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中国南部、西南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懂得怎样应对食物因潮湿容易长霉菌的腌制办法;甚至中国人最先发明把谷物类的食物通过堆沤发酵生产出美味的米酒,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把干草、秸秆发酵腌成美味的牛饲料。


案例二,在少雨干旱的土地上种植,只需面对水一种困难,而在多雨潮湿的土地上种植,则需解决各种难题。在当今工业成果如此丰富的条件下,解决水的问题应该是成本较低的。可为什么我们还畏惧在少雨干旱的土地上种植呢?何况,在少雨干旱地区,日照时间是最长最强烈的,这是自然界对人类最大的惠赠,我们却极少考虑它带来的好处。


案例三,我在以色列几家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看到普遍使用荷兰制造的小设备,甚至连牛饲料场所用的干草切碎机,移动搅拌设备也是从荷兰购买的。按道理,美国的种养业最发达,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最好,美国的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援助最多,可是我没看见有美国制造的设备。由此可见,以色列对解决本国的农业投入产出,并不是盲目地崇拜,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水果加工厂)

还有,以色列建国之初农业人口达45%,几十年间就下降到1.5%。我初步估算一下,应该比教师的人口比例还要低。可以想象以色列的农业企业一直处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农业企业倒下,每年都有一大批农业人口离开农村,这种农业发展经历,不仅可以为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各阶段的农业产业模型,从而避免中国在“三农”问题上瞎子摸象。


中国虽然要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23%的人口,压力巨大,但是,不管怎样计算,中国的自然环境都要比以色列好很多很多,中国当今的总体经济实力也要比以色列大很多很多,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要多很多很多,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农业人口也能做到1.5%。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思维转变,要创造条件让城市里的资金、人才、科技和管理顺利地进入农村;扶持有“新文化”的农业公司先试点做出榜样。而所谓的“扶持”,模式的设计是最困难的:究竟是无偿资助好,还是政府采取参股形式投资好,包括政府投资后如何退出的机制。但只有用办工业企业的思维来办农业,走农业工业化(工厂化)的道路,中国才能由“恐龙型”的农业大国走上高竞争力的“农业强国”之路。(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