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什么经济学原理?

 Triumph 2019-02-09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三个重要观点: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而不是消费;第二,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需要储蓄,而不是消费;第三,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一、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而不是消费

所谓经济,就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现实生活中,资源稀缺是常态,人类的需求永远也满足不了。通过生产,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才能极大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一味地刺激消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管一个国家最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有多么复杂,这个基本原理是不会改变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凯恩斯主义者却认为,是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于是他们提倡,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改变不了真正的需求,只是让人们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

比如,空气,一直都在那儿,不是谁生产出来的。结果有一天有个人开始卖空气,你还花了100万来买。这时候,GDP 增长了100万。但实际有什么意义吗?你没有创造价值,经济也没有真正增长。只有生产才能使消费有价值。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东西可以消费了。

二、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

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可以使生产扩大,所以经济状况不好时,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一定的储蓄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增加贷款,扩大生产,还有助于应对意外风险。而一味地花钱只是营造虚假的繁荣,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上个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储蓄,这就为其他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还有助于防范意外风险。但是,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却严重低估了储蓄的重要性,他们很多人把储蓄看作是一种累赘。特别是凯恩斯主义者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把钱存起来就抑制了消费,妨碍了经济循环,不利于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鼓励人们花钱、抑制存钱。于是,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结果总是入不敷出。

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会把钱借给那些健康的企业和项目,来扩大生产,实现增值。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这些健康贷款的收益弥补了那些失败贷款的损失。所以说,把一美元存起来比花出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要更有利。

三、当经济不景气时,需要的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发行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此可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并不是通货膨胀本身。

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减少需求,价格下降,这个过程有助于淘汰一些不必要的产能,当物价降到一定水平,人们就会再次消费。所以,当经济不景气时,我们需要的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从18世纪末一直到1913年,长达15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物价一直都在稳步下降,但美国却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阶段。原因就是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价格下降。比如,20世纪初,亨利·福特就是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率、不断降低价格,让原来奢侈的汽车价格降低,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得起,福特由此发了大财。而福特汽车公司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是当时行业里最高的。

上述的三个重要观点,就是作者站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立场上提出的,通过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呼吁让市场自我调节,减少政府干预。

那么,奥地利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到底谁对谁错,哪个学派更好?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客观地分析,每个经济学派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且各有利弊,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