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昵称32901809 2019-02-10

文/夜引风岚

我国宋朝著名画家文学家李公麟所做《五马图》最近于日本现世,并且作为其中一幅重要作品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中展出。

若说李公麟,不是很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人可能并不熟悉。但若说起苏轼、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想必大家便耳熟能详了。而李公麟恰恰则同他们同朝为官,且互为好友。这些人还曾一同去当时驸马爷王诜的别圆参与雅集,并且各有诗画相传。

那么李公麟究竟是谁呢?他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足以在名家互争,高手若琳的北宋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李公麟,舒城人,出身舒城大族,世家业儒,尽管22岁就中了进士,但是官却不大,终身从八品。

他身处宋朝党政竞争激烈的时局,颇有些类似最近热播的《知否》中的盛家老爹,政治上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他与新党王安石互相推重,曾经诗画互酬;又与旧党的王诜、司马光等人又很好的交情。《宣和画谱》曾评价其:文章则有建安风骨,书体则如晋、宋间人,画则追顾、陆,至于辨钟鼎古器,博闻强识,当世无与伦比。…以沉于下僚,不能闻达,故止以画称。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至于李公麟这幅《五马图》时至今日为何依然让人们如此津津乐道?且这幅画没有李公麟的名款属跋,那么究竟是如何推断的?

该画共分五段,这五匹雄马分别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以及照夜白、满川花。旁立奚官,作一人一马状。均是属国贡品。由于有着与李公麟同朝为官,且是好友的黄庭坚的题记,上书这是自己的好友李xx的作品,记载了xx年xx国进贡了xx马匹。

这五匹马形体结构准确,虽然不作飞跃奔腾之姿,依然满满活力生机。牵马中有两名汉人,三名异族人,且最中间的好头赤牵马人实做唐装。人物服饰、神态样貌各有区别个性鲜明。画法除了局部渲染外,都用单线白描,行笔细腻,生动神扬。

那么这五匹马都有什么样不同的故事呢?

凤头骢因为头似凤凰,有着尖尖的脑袋而得名。我们可以从旁边的题记看出这是元祐元年的十二月进了凤头骢。据黄小峰考证,此年确实于阗来人进贡,但进了什么没有说。且距离上年元封八年进了大马,宋朝时有所回赐的。而这一年却并没有详细秒睡回赐了什么。所以是否是真的进了此马,还是一个可供商讨的疑问。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二批是锦膊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马肚子处是有着不一样的颜色。因此而得名。锦膊骢是吐蕃的董毡进贡之马。宋会要辑稿记载了哲宗元祐元年遣人进贡乳香及牛等,而并没有提到进贡马。此外董毡他是吐蕃当时政权的第二代统治者,然而这一年董毡实际上已经去世。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三匹则是元祐二年十二月,左天驷监进贡简中秦马——即好头赤。何为简中秦马?简中秦马就是全国各地上献给皇上最好的马。据学者考证,宋朝官制应当是右院养简中秦马,而非左院。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四匹是照夜白。元祐三年,闰月十九日,温溪心进照夜白。而据史料记载,温溪心的确进贡过马,却是一匹全身赤红的马。且这匹马被皇帝拒收了。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最后一匹马的满川花,根据众多学者考证,无论是榜题抑或是用笔用墨,哪怕是高矮都和其他四匹有较大区别。且这匹满川花并不被认为是李公麟的真迹。我们按下不提。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我们可以看出,这五匹马无论是相关记载、马缰以及进贡时间等等都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葛兆光先生对李公麟的另一幅图《万朝职贡图》的分析。同样,这幅画中大部分来朝贡的官员也多存疑问。画中的十三段文字共提到了十三个国家,然而不是这些国家不存在,就是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来进行朝贡。

那么为什么两幅画都对异国有些十分古怪甚至根本是谎言的认知?是李公麟无意所为,还是故意而为之?

葛兆光在他的文章中的看法是宋代由于周边强敌环伺,形成了彼此制衡的国际秩序,因此宋不再能像汉唐一样,作为天下帝国俯瞰四邻,反而是在四邻环绕之下,不得不缩小地盘来维持王朝。尽管宋朝君臣以及很多士子始终有恢复“汉唐故地”的远大梦想。而坚持中心对边缘居高临下的姿态,但更多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自欺欺人的夸张。

所以两幅画尽管用相当‘写实’的手法对疏方异域的风土人情进行了“如实”描绘,体现了宋朝的“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但实际上是画家李公麟一种更为主观的看法,沉浸在自己是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不可自拔。

无论如何,《五马图》依然是幅可流传千载的佳作。

宋代名画《五马图》现身日本,“古怪”画作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李公麟这幅于民国时流传至日本,消失了近百年的艺术佳作,最近于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大展中的第五部分““颜真卿在宋代的评价——尊敬人道和摸索理念“展出。而最近备受议论、于台湾出借的《祭侄文稿》也赫然在列。若有读者身在日本,不妨一探,看看是如何“尊重人道且探索理念”的罢。

参考文献

《重访五马图》

《解读李公麟的五马图》

《五马图:书房里的汗血宝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