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十二经脉出入的道路 【原文】黄帝曰:余闻五脏六府之气,荥1腧2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 歧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府者也。 【译文】黄帝说:我听说五脏六腑的脉气,从从水道进入腧穴而为合,其气血是从哪条经脉进入合穴的?进入后又是怎样从这条经脉和别的经脉相连通的呢?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岐伯回答说:这就是手足各阳经由别络进入内部,而又属于六腑的。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十二经脉出入的道路,脏腑之十二经脉出入于指井者,受皮肤之气血,流于荥,注于腧,入于肘膝而为合。脉外之卫气,出于足之阳明,上冲于头面,散行于三阳。脉外之气血,从手阳明之五里,布散于肤表。是手足诸阳之气,皆从上而下,复从足趾井入于脉中,从足而交于手。故曰:“六腑之经脉,皆出于足之三阳,上合于手也。”此阳气之出入地中,运行于天表,复从下而贯于地脉经水之中。 —————————————————— 【注释】1.荥:(xíng形)古称水道。《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这里是指人体津液运行的道路。 2.腧:(shù述)“腧穴”的省称。如“肾腧”、“胃腧”。现常用“俞”。《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 |
|
来自: 解决人生问题 > 《4.邪气脏腑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