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的效果既然如此的神奇,那么,它究竟是通过什么作用而产生效果的呢? 说起来很简单,但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那就是经络。 
一、经络究竟是什么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所谓的经络,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又像遍布大地的江河沟渠,网络着全身。
《黄帝内经》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显而易见,经脉与络脉,两者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 
经脉之所以叫“经”,是取径路、道路之意,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就像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干线,如同古时候的官道、如今的省道、国道,又如同大地上的大江大河。 经脉比较粗大,以纵行于人身的上下为主,而且深深的循行在肌肉之间,外而不见。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之所以叫“络”,是取联络、网络之意,它细密而繁多,是经脉的分支部分,就像交通干线的支线、小路、甚至还有羊肠小道,又像大江大河的分支以及小溪沟渠。 络脉比较细小,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常常显露于体表皮肤之间,视而可见。当然,也有分布在脏腑组织之间,难以见到者。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二、经络有哪些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 《黄帝内经》中说:“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由于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脉,都隶属于某一个脏或腑,因此隶属于脏的经脉又叫阴经,循行于肢体内侧,隶属于腑的经脉则叫阳经,循行于肢体外侧。 按照上述规律,也为了便于一听其名就知道它们与脏腑的隶属关系、阴阳属性、循行走向等,将十二经脉命名如下: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脉、阳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配合关系。 所有这些与十二经脉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叫“奇经”。奇,具有奇特、区别等意思,因其共有八条,所以统称为“奇经八脉”。 三、经络有哪些作用 经络,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生理作用,也正是这些作用,决定着针灸疗法的效果。 
1.沟通作用 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骨肉、五官九窍等构成,这些组织器官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那么,这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依靠什么来联系呢? 结论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沟通作用而得以联系。
《黄帝内经》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系目系”,“入耳中”,“挟鼻”,“连舌本”,“挟口环唇”,“络嗌(咽喉)”,“过阴器”。 以上描述,足以说明经络的这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也正是有了经络的内外沟通、上下联系,人体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好比各个城市、各个地区之间,依靠着道路、河流等的贯通,才得以实现人员、物资等的交流,从而成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2.运载作用 人体的脏腑、骨肉、官窍等各有各的功能,尤其是五脏六腑的功能,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核心。然而,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依赖于气血精津的滋养,才得以发挥。 那么,气血精津依靠什么来承载与运输,才能及时地灌溉到各个组织器官呢? 结论还是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运载作用而得以灌溉。 《黄帝内经》中说:“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
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以上诸多论述,无可争辩地说明是经络的运载作用,把气血精津适时地运送到全身内外上下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之提供人体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才保证了人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转。这同样好比只有道路、河流的交通运输正常,才能适时地保证各个城市、各个地区内人员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物资,从而使整个社会正常运转。 
3.传递作用 人体的脏腑居于内,要支配在外的形体官窍;而形体官窍列于外,在接受脏腑支配的同时,也要反映脏腑的变化。 那么,这中间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依靠什么来实现呢? 结论仍然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传递作用而得以实现。 所谓的传递作用,就是指经络既能将体内脏腑各种活动的信息,及时地传达到体表各处,又能将体表各处各种活动的信息迅速地反馈到体内的脏
腑,使内外的各种活动信息得到适时地交换。 《黄帝内经》中说:“(刺)中气穴,则针(刺的感觉)游(传导)于巷(即沿经络循行之处)。”“刺其听宫(穴),中(感觉传递到)其眸子(眼睛),声闻(感觉声音传递)于耳(中),此即输(传递)也。”“刺之要,气(感觉传递)至(病处)而有效。” 
这些论述,不仅是对经络传递作用的具体描述,更是说明了针灸治疗就是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而显效的。 因此,当体表受到针刺、艾灸、按摩等的刺激后,由此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就会沿着经络马上传到疾病之处,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经络具有沟通、运载、传递等独特的作用,并且它网络全身内外上下,无处不到。针灸疗法恰恰就是通过针刺、艾灸以及按掐等方法,对穴位给以刺激,通过经脉的作用,来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从而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或者养生保健的最终目的。 因此,《黄帝内经》中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愈),学之所始,工(医生)之所止(研究、掌 握)也。”“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