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黄帝曰:荥俞与合,各有名乎? 歧伯曰: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 黄帝曰:治内府奈何? 歧伯曰:取之于合。 黄帝曰:合各有名乎? 歧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黄帝曰:取之奈何? 歧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竖膝予之,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 【译文】黄帝说:荥腧与合穴,在治疗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岐伯回答说:针刺荥腧,可治外部经脉的病;针刺合穴,可治内部六腑的病。 黄帝问:治疗六腑的病,该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当取三阳经脉之合穴。 黄帝说:合穴各有它的名称吗? 岐伯回答说:胃的合穴在三里,大肠的合穴在巨虚上廉;小肠的合穴在巨虚下廉,三焦的合穴在委阳,膀胱的合穴在委中,胆的合穴在阳陵泉。 黄帝问:合穴如何取法? 岐伯回答说:取三里穴应该足背低平,取巨虚穴应该举足,委阳穴应该用屈股伸足的姿式取穴,委中穴屈膝即可取穴,阳陵泉要正坐使两膝相齐,在委阳的外侧取穴。凡是在外的经脉荥腧各穴,或用摇或用伸的方法即可取穴。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荥穴腧穴合穴的作用,三阳之气,外合于三阳之经,三阳之经,内合于六腑也。所谓太阳少阳阳明者,三阳之气也,运行于脉外,与六腑之经脉相合,脉外之气与经脉合于荥腧之间。是以荥腧治外经,治在外之经脉也。脉内之血气与三阳之气,合于肘膝之间,是以合穴治内腑,盖脉中土血气,六腑之所出也。三里巨虚,皆足阳明之经。巨虚上下廉,乃手太阳阳明之合。故取三里者,低跗取之,以足经之在下也。巨虚者,举足取之,欲其伸舒于上也。委阳者,足太阳之经,三焦之合,屈伸而索之者,索三焦之气,往来于上下也。膀胱主水,故屈而取之,少阳属木,故竖膝予之,使木气条达也。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苛,谓胆与三焦总属少阳之气也。盖言在经脉,则有手足之分,合于三阴三阳之气,又无分手与足也。 |
|
来自: 解决人生问题 > 《4.邪气脏腑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