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论述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 的推算与应用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 五运 (金木水火土) 六气 (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这个最简单就是对应“风、寒、暑、湿、燥、火”也是三阴三阳) 天干 (甲乙丙于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配合起来 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在中医里,五运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哥五个,转到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对地球的气候影响转嫁到人体健康上。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 -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 -温热、升腾、明亮 土 -生化、承载、受纳 金 -清洁、清肃、收敛 水 -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首先呢, 基础工作就是要知道这一年的天干,这个在度娘里可以查到, 比如2018年就是戊戌 然后在学几个名词解释 (一) 几个主要概念式的名词: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五运、六气,太过、不及。 主气者,不变; 客气者,可变。 司天者,每年之上半年; 在泉者,每年之下半年; 五运者,即五行; 六气者,即三阴三阳; 太过,为提前或过旺; 不及,为推迟或亏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天干,或谓十天干。其阴阳之分。 以甲丙戊庚壬为阳干,阳干为“太过”; 以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阴干为“不及”。 (二) 五运(即年之大运或中运) 五运排序规律: 甲己合化土运,甲太过,己不及; 乙庚合化金运,乙不及,庚太过; 丙辛合化水运,丙太过,辛不及; 丁壬合化木运,丁不及,壬太过; 戊癸合化火运,戊太过,癸不及。 以甲丙戊庚壬为阳干,阳干为“太过”; 以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阴干为“不及”。 甲化阳土,合人之胃。己化阴土,合人之脾。 乙化阴金,合人之肺。庚化阳金,合人大肠。 丙化阳水,合人膀胱。辛化阴水,合人之肾。 丁化阴木,合人之肝。壬化阳木,合人之胆。 戊化阳火,合人小肠。癸化阴火,合人之心。 相火属阳者,合人三焦;相火属阴者,合人包络。 天干合人之五脏六脏十二经也。 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 看懂了吗,比如2018年为戊戌,这个戊字就对应第五句(戊癸合化火运,戊太过,癸不及)。所以2018年是火运年,有因戊字为阳干,说以2018年为火运太过,即“岁火太过”之年,就是地球受火星充日影响,对地球气候造成过度炎热,冬天出现暖春,夏天出现60年一遇的高温,秋天太燥,冬天太湿等等,使得一整年都有夏天的温热的气质,火太过伤及心肺,因为心肺功能受挫,所以历史上瘟疫流感基本都是在带“8”的年头。所以今年出现的猪瘟疫情。 (三) 司天与在泉 太阳寒水对太阴湿土 少阳相火对厥阴风木 阳明燥金对少阴君火 主气次序(每年不变) 1、初气为一阴(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2、二气为二阴(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3、三气为一阳(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4、四气为三阴(太阴湿土):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5、五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6、六气为三阳(太阳寒水):从11月22日至翌年1月21日。 五、客气(变动),由司天、在泉决定。 规律1:厥阴一一少阴一一太阴一一少阳一一阳明一一太阳后接厥阴,如环无端; 规律2:每年第三个客气始终都与司天相同;每年第六个客气始终都与在泉相同。 六气排序规律: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子午主少阴君火,合人之心与小肠。 丑未主太阴湿土,合人之脾与胃。 寅申主少阳相火,合人之三焦包络。 巳亥主厥阴风木,合人之肝胆。 比如2018年是戊戌年,天干第2个戌字对应第五句(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合起来就是: 只要这个能看懂了,然后网上大量篇幅解析五运六气的文章,你就能看懂了,说2018年是太岁年,年份不好,基本也是从这个理论来的,2018火星影响,水星影响,导致气候异常,也导致人们的身体和情志多有冲动,所以多发疾病比较多,研究这个只是帮助我们从宏观上分析患者身体病因,从而理清思路,辨证救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六气对于出生的新生儿体质影响巨大,对哪一年患病也至关重要,这个在中医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学术基础, 有没看明白的,希望多多留言,有说错的,也希望多多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