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医李梴

 金坛区 2019-02-10

李梴(chān)  

字建斋

江西南丰人

明代著名儒医


李梴是明代著名儒医,他曾行医于江西、福建两省,声望甚高,临床经验丰富,被称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李梴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


他在万历三年(1575年)著成《医学入门》九卷,并刊行于世。此书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等,而书中亦阐明了他的医德观。

图为《医学入门》


01 立志有恒者,才可学医


李梴首先指出医生的责任重大,立志有恒者,才可学习医学,在隆庆辛未年的冬天,在《医学入门》一书写成之后,李梴邀请卢子廷和、侄时思、何子明善、李子星等人到家里来聚会,商讨书末加医德内容,他认为一定要具备学医、行医的医德品质,才可以学好医,行好医。“医司人命,非质实而无伪,性静而有恒,真知阴功之趣者,未可轻易以习医。志既立矣,却可商量用工。”

02 学医先当读书明理


李梴指出学医者先当读书明理,不仅要全面学习掌握医学各科知识,而且学习态度要认真,如他认为学医者应“每早对《先天图》静坐,玩读《孝经》、《论语》、小学;大有资力者,次及全部《四书》、古《易》白文及《书经》、《洪范》、《无逸》、《尧典》,理会大意,不必强记。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每午将《入门》大字从头至尾,逐段诵读,必一字不遗,若出诸口。”


他还认识到知识相通相融、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如他说:“如欲专小科,亦不可不读大科;欲专处科,亦不可不读内科”,很有见地。他认为读书要做到“熟读后潜思默想,究竟其间竟义。稍有疑难,检阅古今名家方书,以广闻见;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请问。”,如遇不懂的地方要向同道请教,增长见闻。这种读书方法和不耻下问,一定要把疑问和难题辨析清楚的精神,对于现在有些读书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和学风粗疏的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教育和鞭策。


03 行医要讲求各种规矩


他提出行医者要讲求各种规矩,如医者论治用药时,应潜心钻研,反复斟酌,“须明白开谕辨折,断其为内伤外感,或属杂病,或属阴虚,或内伤而兼外感几分,或外感而兼内伤几分。论方据脉下所定,不可少有隐秘,依古成法,参酌时宜、年纪与所处顺逆及曾服某药否。女人经水胎产,男子房室劳逸。虽本于古而不泥于古,真如见其脏腑,然后此心无疑于人,亦不枉误。”

他提出医者在用药的时候,也一定要仔细。“如某经病,以某药为君,某为监制,某为引使。丸剂料本当出自医家,庶乎新陈炮炙,一一合则。况紧急丸散,岂病家所能卒办?但有病家必欲自制者,听其意向,须依《本草》注下古法修合,不可逞巧以伤药力。病机稍有疑滞,而药不甚效者,姑待五鼓静坐,潜心推究其源,再为诊察改方,必无不愈。”

对于诊治妇女,行医者要遵从礼教的观念,可以先问其家属,问患者的症状及舌色及最近的饮食情况,对于重症者可以亲诊,但需隔床隔帐望诊,而对于轻症者,可以隔门隔帐诊,让患者用薄纱将手遮起来,对于寡妇或者室女,更加要遵从这些礼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症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症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症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贫家不便,医者自袖薄纱。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


04 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


李梴提出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不应以此要患者重索钱财,抱着这种态度去学医、行医自然可以增进医疗技术,“治病既愈,亦医家分内事也。纵守清素,藉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盖人不能报,天必报之,如是而立心,而术有不明不行者哉!”


05 行医不宜自欺欺人


行医不宜自欺欺人是他医德的核心内容,李梴告诫弟子门生,欲使医道昌明在于学医、行医过程中不自欺欺人。李梴用两个字来概括医德的中心,就是“不欺”。他从对“不欺”的要求入手,分析了为医者“欺”的种种表现。


一是“读入门书而不从头至尾,零星熟得一方一论,而便谓医者,欺也;熟读而不思悟融会贯通者,欺也;悟后而不早起,静坐调思,以为诊视之地者,欺也。”这里讲的是当医生必须具备知识基础和临床经验,有的人学识浅薄而又不肯用功。粗知皮毛就自封高明,临诊没有准备、不做深思熟虑就乱开方药,这是病人的欺蒙和不负责任。生命至重,贵愈千金,只有练就真功夫、具备真知灼见才能对病人“不欺”,才能对得起患者。


二是“诊脉而不以实告者,欺也;论方用药,潦草而不精详者,欺也”。这是指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一定要以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实告病情、详诊细问、望闻问切周全、遣方用药细致,切不可草率用事、草菅人命。


三是“病愈后而希望贪求,不脱市井风味者,欺也”。这话说得很深刻,医者要以治病救人为职责,而不能借行医以谋利,医者应该比市井之徒高尚、高洁,具备高风亮节。四是“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篡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这是较高的道德要求,要让个人的医术和经验广泛传播,造福于更多的患者,这在当时竞争激烈、技术保密———“传子不传女”的社会背景下,做到这种境界是难能可贵的。


李梴在“不欺”最后说:“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也就是说欺与不欺,关系到医德和医术的兴衰。欺则会导致医道泯灭,不欺则医者的良知将会发扬光大,医道也会逐渐昌盛,这些话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综上所述,李梴提出“读书明理,讲求规矩,治病救人,不自欺欺人”的观点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谨从医德、服务于患者的良好医生形象,这些医德观点实属为后世医者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浅析明代医家李梴医德观》郑旭锐,文颖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