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鹤鹿同春3mlc48 2019-02-10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手机随拍几件与您共赏: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鲁山窑花釉双系罐↓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花釉是唐代瓷器的一个新创造,主要出现在河南郏县、鲁山、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鲁山花瓷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和茶叶末釉上装饰色块斑点,明显的笔触痕迹,是有意识地在进行涂画,其装饰感强烈,在中国陶瓷史上意义重大。此件鲁山花釉双系罐,器身丰腴,通体黑釉,装饰月白色块,笔法隽美,飘逸浪漫。

当阳峪窑剔花缠枝牡丹纹直颈盘口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当阳峪窑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属磁州窑系,以白釉剔花最负盛名。剔花瓷器首先在灰色瓷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划出纹样,再依样将花纹之外的地子上的化妆土剔掉,裸出原胎颜色,使得白色花纹和深色地子相应成趣。这是北方窑口对自身瓷土素质瑕疵的一种应对。此件盘口瓶,颈修长,肩丰满,腹部渐收,器型丰满敦厚,肩刻莲瓣纹,腹部剔地满饰缠枝花叶纹,花叶饱满肥硕,纹饰豪放生动。

介休窑白釉玉壶春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玉壶春瓶创烧于北宋,初始为盛酒的实用器,观其造型,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的曲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造型优美,双S曲线动感强烈,自问世以来即受人喜爱,并为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普遍烧造,最终摆脱其原本的实用功能,成为陈设器。介休窑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洪山镇,又称“洪山窑”,烧于北宋,有近千年的烧造历史。金代的制瓷业袭承了宋代的制瓷工艺和特点,所以介休窑在金代制作了大量的玉壶春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磁州窑白釉黑彩唐草纹梅瓶

磁州窑的中心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观台镇、彭城镇一带,创烧于北宋,对北方广大地区的瓷窑产生很大影响,形成了磁州窑系,辐射区域涵盖晋、冀、鲁、豫四省。白地黑花瓷器强烈体现出了民窑粗犷雄健的气派,是磁州窑在宋、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在成型的坯体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细黑料绘画纹样,最后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制,黑白两色对比强烈,构图洗练。此件梅瓶造型为梯形口,溜肩,长腹,圈足。器身以弦纹分五层:口沿处点划草叶纹;肩、腹及腰身处满绘唐草纹,画师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干,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花叶的柔软舒展。

定窑白釉牡丹纹带盖执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宋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烧制白瓷的瓷窑,釉面细腻光滑,纹饰俊朗舒雅。此件执壶圆形壶身,直颈,器形工整,执手与盖钮有意模仿金属器工艺。壶身用刻花手法凸起牡丹纹饰,花朵盛开、枝叶舒展,有浮雕美感;刻、划线条流畅潇洒。牡丹花寓意繁荣昌盛、美好幸福,在宋代被称为富贵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装饰花卉纹样。此件执壶制作工艺费工费时,为定窑早期作品的代表。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梅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主要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期,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釉是一种乳浊釉,遮盖力强。此外,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首次呈现出红色,是对中国陶瓷史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世颜色釉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铜元素作为呈色剂对温度的过分敏感,而有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名,也就是常说的“窑变”。金代钧窑瓷器一般胎质细灰紧密,釉面润泽开片,有的带晕斑或带有小墨点,制作不甚规整。此瓶为典型的金代钧窑瓷器。

耀州窑青釉刻莲花纹梅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五代末至北宋时期,耀州窑烧造出成熟深沉的刻花青釉瓷器,史书称赞“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刻花以犀利洒脱闻名。耀州青瓷刻花多使用“半刀泥”的刻花技法,一边深,一边浅,刻线处积釉色深,凸起处色较浅,使花纹更加清晰,有立体图案的效果。此件梅瓶丰肩秀美,肩以下渐收,圈足,造型挺拔。器身通体施青釉,橄榄色调沉重安稳,刻工刀锋爽利,线条流畅。耀州窑作品中出现如此之高度的梅瓶,实属罕见。

龙泉窑青釉褐斑鬲式三足炉↓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龙泉窑进入元代,釉色由青变绿。青釉褐斑原本在南宋景德镇青白瓷上最早出现,后为龙泉窑瓷器所借鉴。日本所称“飞青”,仅指龙泉窑青釉褐斑瓷器。它以铁为呈色剂的褐斑瑕疵,来反衬龙泉窑青釉的华美滋润,是将缺陷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鬲,为古代食器,形状似鼎而空足。鬲式瓷炉,是宋龙泉窑开始烧造的。此炉仿照鬲的形式而制,制作小巧,可陈设,可把玩。此器双耳遗失。

龙泉窑梅子青釉出筋荷叶形盖罐↓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南宋时期创烧的梅子青釉重嫩不重青,渐渐向蓝色靠拢。其实梅子青釉并未彻底摆脱北宋以来的审美,仍旧将蓝色调揉进青色调,使蓝色娇嫩欲滴,故得此浪漫之名——梅子青。荷叶盖罐是南宋时期龙泉窑新创烧的一种罐式,因其盖部口沿宛若翻卷的荷叶而得名。元代荷叶盖罐的形制趋向粗壮硕大,具有元代瓷器的风格特征。此件荷叶盖罐器身满饰凸起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形成一条白线,俗称“出筋”,有意识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衬托出青釉之美,别致新颖。

吉州窑褐彩缠枝开光海浪纹梅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吉州窑窑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属于磁州窑系。吉州窑创烧于北宋,后因宋室南迁,磁州窑部分工匠随之迁徙,使得吉州窑体现出的南北工艺交流痕迹极为明显。吉州窑的釉下彩绘装饰手法最负盛名,并对日后的景德镇青花瓷器产生较大影响。此件梅瓶颈长肩丰,器形饱满;腹以下渐收,圈足,胎体细腻。器身用弦纹分为三层:颈部绘仰蕉叶纹;肩部绘莲花;腹部绘涡形缠枝花卉纹;瓶身开光绘海浪,勾绘娴熟,充分反映了南宋时期吉州窑的制瓷技艺和绘画水平。

景德镇窑青白釉划花花卉纹花口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江西景德镇窑名负天下,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鼎盛千年。它有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有便于烧瓷的松柴,有比较便利的水陆交通,特别是工匠来自各地,带来了制瓷的好经验,在原料的选择、制瓷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器成天下走,工匠八方来”。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釉色,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具有强烈的玉质感。青白瓷胎薄质坚,透光性好,因其“光致茂美”而在宋元时期行销海内外,广受称颂。此件花口瓶器形硕大,花口翻卷精致,器身划花,釉色光洁,具有明显的玉质感,制作精良。

白釉僧帽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永乐甜白釉是古代白瓷的巅峰之作,后世再不曾被超越。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使用较多比重的高岭土,并对釉料助熔剂配方进行改良,从而避免了白瓷釉面泛青的状况,因釉面恬静莹润,白若凝脂,称之为为“甜白”,强调其带给人的那种安逸甜美的内心感受。此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一侧有鸭嘴状流,另一侧口沿至腹部有宽带形曲柄。造型端庄秀丽。僧帽壶因口部形似藏传佛教僧侣的帽子而得名,受到了藏传佛教金属器样式的影响。

珊瑚红地五彩刘海戏金蟾图棒槌瓶↓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清寂园叟《陶雅》谓其“五彩华贵,青花幽靓”。五彩施釉采用单线平涂,浓墨重彩,色调强烈,使得画面给人以艳丽、硬朗的感觉,故又得“硬彩”之称,与后世同为釉上彩而有“软彩”之名的粉彩比肩而立。五彩在康熙朝大放异彩,并且慢慢不再局限于仅仅在白瓷上彩绘,还在各种颜色釉瓷地上施釉,比如珊瑚红地、墨地等,别具风格。珊瑚红釉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行于雍乾。康雍两朝有用珊瑚红作地色加以彩绘的瓷器品种,无论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较为少见。此瓶盘口,直颈,斜肩,直腹,圈足。这种造型因形似古代洗衣用的棒槌而被称作“棒槌瓶”。

粉彩百子龙灯图海棠开光帽筒↓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此帽筒呈圆筒形,直壁,内外施白釉,器身有海棠形开光,开光处和口沿有描金装饰,外壁以粉彩装饰百子龙灯图。百子婴戏,或舞龙舞狮,或吹奏助兴,或有作揖行礼,有的还放鞭炮,一片节日里的热闹繁华景象。

粉彩缠枝莲纹包袱瓶 ↓

春节期间,走进观复博物馆欣赏精品瓷器

包袱瓶创烧于清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嘉庆两朝,以粉彩较多见。在瓶身肩部装饰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带,丝织物的褶皱起伏细腻精到,宛若女子肩头环绕披肩,用坚硬的瓷土来表现柔软的丝织物,用色彩鲜艳柔和的粉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审美的极致。此外,“包袱”与“包福”有谐音之效,寓意幸福吉祥。由于该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寓意美好,遂为后世争相仿制,也是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此件嘉庆时期的包袱瓶还保留有乾隆时期的工艺特征,画面繁缛,色泽艳丽明亮。足内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嘉庆年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