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大家应该都有吧,买本纸质的书看还是很有必要的。没事儿读两遍,朗朗上口,有益身心。这几天聊聊闲话,下周开始发李老师讲课资料。 我看的军医本,有三个序言,黄元御自序主要说自己写书的经过。接着是阳湖张琦,张琦在四圣心源的流通刻印中起到很大作用,最后是吴县曹元恒序。两位老人写序言是教大家如何读书。 摘抄几段: “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誉,凡在学者,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 告诉大家不要分门别派,什么扶阳、温病、道医、儒医的,根源都一样。天地独一无二,中医就独一无二,有了分别就有了偏差。也不要俗学废古,恶旧喜新,标榜自己,现在有一部分人把中医神话,有一部分人把中医俗化,都不太好。中医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参照天地,指导老百姓生活。 “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四圣心源》妙处之一是把复杂的中医系统化,提纲挈领。历代中医书籍多如牛毛,不管是学生还是爱好者学医,都容易杂而不专,无所适从。好比买一大堆书,堆一堆,不知道看哪个好。有了《四圣心源》就像买了个书架,历代医家的言论都能找到其位置,该放哪儿放哪儿。因为黄元御的理论来自经典,很圆融。 “必也勤习师传以固其根本;详考古籍以核其是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加以阅历,虚心择善,深造自得” 首先学医入门一定要有个好老师,开始就偏了,后来很难纠正。黄元御就是个好老师,李老师讲的比较圆融。学了一个框架,一个系统,进一步可以多读古书丰富自己。增加阅历,深造自得就是要参照天地。书籍是入门的钥匙,真正的中医在天地间,要勤思考,多感悟。 “古人之书,因时制宜,莫不有偏焉,莫不有长焉。学之得当,则其偏处即其长处。” 古人写书都有自己的用意,很多人为了纠正时弊。李老师讲,黄元御主要从正气为病的角度去说,方子也是从正气周流的角度而出,祛邪气讲的相对少一些。他是提醒我们驱邪气的时候不要忘了正气还以本来模式流通,正气是用药的基础。 有人说黄元御偏温阳。 李老师讲,静则为阴,动则为阳,人体一气只要在流通就是一股阳气,因此黄元御用药偏于温运,反对苦寒。实则黄元御学术很圆融,滋阴助阳并重,讲究运转中土,流通一气。 今天先聊这么多,一日之计在于晨,找个空气清新的地方,读两遍序言,吐故纳新吧。
佛经说:“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在此给大家提个问题吧,自己学医的初心是什么?愿大家保持自己的初心,一路学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