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麻黄

 醉牛988 2019-02-10

---倮虫嘛。附子对人体的作用,尤其要合适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给讲过,所有药物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有一气周流这一股气属于土气,所有的药物都是跟这股土气相比较显示出来的药性,附子跟附子相比较有什么治疗作用,你把附子放在附子旁边,这两个附子相互之间会有治疗作用吗?没有。他们的药性是一样的呀,可能就互相没有偏性,没有什么差别,体现不出治疗作用。药物之所以对人体有这个治疗作用,就是药物本身这一股气,跟人体一气周流的这股土气,它运行的层次不太一样,有差别,所以它有影响,正因为附子它生长在湿气、土气都比较浓郁,这么个地方,与人体这一股土气完全相应,所以附子对人来讲是一个回阳救逆的很好的药,相对它对其他的动物有可能不见得是一个正好的药物,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也要理解清楚。

你看李可老先生他在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很多心衰危重病人,这些大病用药之后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小便非常多或者出大汗,这些呢都是湿浊被元阳化开之后往外排的一个现象。这说明附子也是个一气周流运转无力,阳不能化阴,气不能行水,整个人体湿气水浊都在体内郁滞住,是这个病情。我想呢能用上附子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说这个人特别虚,气血俱虚,连点水份都没有了似的,就好像地干涸了,已经快枯萎了,你再给他用上附子,那就是报薪救火。所以说一气周流很弱,有四逆证:脉微欲绝,四末不温,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不一定都能用附子,要分情况。附子这股通行之力还非常迅达,非常迅猛。

有一位老前辈,他讲附子有通墙倒壁之功,语意非常确切,确实是有这样的效果,只要用好了,确实是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我们也知道的呢,附子力量这么大,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跟一个双刃剑一样,用好了是一剂良药,用不好就会祸不旋踵。所以我个人在临床上用附子呢,一般来说就是脉虚无力,有的脉你看有些接近脱了,或者是虚阳漂在上面了,虚阳上越这种情况,脉摸着也是浮大,浮洪而大,好像是很有力,实际一旦用力按下去沉取的话,马上就无力,这样的也是用附子的指征。常规的脉象就是:脉细、脉沉、脉无力。如果出现虚阳上越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脉大、脉浮、脉数、沉取无力这种情况,这是从脉象讲。但是还要看一下舌苔。这种舌苔呢大部分是比较润。病人形体不会太瘦,阴精不会太虚,这个时候就可以附子,甚至大量的用都问题不大。如果病人本身已经很瘦弱了,舌体黑瘦,舌苔干结,脉细、有点沉涩,这个时候即便他有四末不温这种明显的四逆这些症状,附子也要慎用。一般我用的附子都是清附片,就是那种淡黄色的,不是那种纯黑的炮附片,纯黑的炮附片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生附子也比较少一些。这个清附片呢它的药性还是比较好,一般北方人呢我认为有用附子的情况的话,我的用量一般都在10克以上,当然个别时候小量地鼓动一下也可能用56克,一般是10克以上开处方,多的时候也有用到100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呢,北方人15克以下的附子,你煎半个小时以上不会有大问题,如果15克以上的话,最好能煎1个小时以上,一般30克我都建议病人煎2个小时,这样相对比较稳妥一些,久煎之后药性平和。当然如果真是有急症,救急的话,附子久煎之后就没有那股生发之气了,反而没有效。南方人的身体本身这股气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南方比较暖和呀,一气开散,收敛的状态不是不多,用的附子量注意不要太大。


有一个香港的朋友来看病,在陕西给他用附子,用上十几克没有问题,他回香港还十几克好像要中毒了,就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这两地气候不一样引起的。就把这个量减少后,减到
56克,感觉效果跟我这边的效果差不多。所以南方人北方人体质不一样,气候不一样,根据人不同的体质,在不同的地方,还是要灵活处理。

麻黄


麻黄这个药,咱们国内市场这个麻黄呢,大部分都是新疆那边的比较多。新疆,西北方向,后天的乾卦的方位,乾为金,从五行上是肺气,收敛的比较重。新疆那边葡萄、西瓜、哈密瓜都特别甜,温差比较大。就是因为也是收藏的比较好,因为比较干燥。麻黄在这个地方能长得很好,说明他它有天然的抵抗收藏之气的作用,所以它的破散之力就非常明显。从这个形状来讲呢,麻黄长得细细的、长长的,又硬又脆,一掰就断,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所以以前我给大家讲过,一看见麻黄,就要想到一股气直冲九霄,有这种感觉。所以新疆人他都知道,凡是长麻黄的地方,这地方的雪都比较少。就是麻黄这股生发之气把这个雪可能就化掉。而且麻黄这股味,煎出来之后非常浓郁,非常难闻的一股,一闻到这股味就要被推倒一样,这股味把你的头顶得都大,受不了,有那种感觉,所以麻黄的气味俱浓。

麻黄跟这个附子正好在左路,一表一里,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遥相呼应的一对药。附子从底下往上升散,强力升散,麻黄在顶上勇猛地宣散,都是猛药。所以麻黄也不能随便想用多少用多少,用的时候要很小心。这是麻黄一个非常好的开散的效果,所以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以广泛地用。内经上讲这个疾病,讲顺序的时候,先皮毛、后肌肤,然后再五脏六腑,由表及里。如果邪气淤于肌表,表气不开,那就可以用麻黄来开散。《伤寒论》里呢,把这个都归于太阳病。所以麻黄汤这个方子都知道是解表寒,很好的一个方子,君药是麻黄,靠的就是它这股宣散的力量。所以张仲景这个很好的左路升散的经方麻黄细辛汤,就这个两个药,用的君药麻黄,加一个细辛,还有附子。本身附子这个鼓动元阳,往上升动,细辛把上面的路通一下,麻黄把外面的路通一下,这样整个左路的就升达。所以你看麻黄附子细辛汤它原来这个经文、原文讲:发热、脉沉、脉沉而细。这个脉象就是一气淤在里面,上不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升发左路的这个方子里,应该算是药力最专一、药力也是最猛烈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用好了,很多病例就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网上可以查到许多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很多案例,大家可以结合案例去体会一下。

而且单纯一个麻黄的话,麻黄是偏于表散的,跟附子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跟其他的药物相配合起来,比如麻黄佐以大量甘草,甘草是兼治全身一气周流的,这时候麻黄可能就出不去了,这股药力就藏于体内了。所以对于内脏下垂的疾病,像胃下垂、脱肛,用上比较大量的麻黄,10g以上,配上大于麻黄量的甘草,比方说20g30g的甘草,把麻黄的这股升发之力给他挡在体内,这个时候,治疗内脏下垂呢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要比这个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好的多。有个老先生他治这个子宫脱垂,他的经验就是必须用24g?以上的麻黄,用上就效果好,不用就没有效果。

以前跟大家提到的《眼科奇书》,这本书中的眼科实症,他认为实症都是沉寒,要用麻黄散寒。麻黄用的很大啊,都是几两几两的,一两就30g啊。实际上我们在临床用的比较好的麻黄,六七克,超过10g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就说明麻黄升发左路、宣泄阳气,效果非常理想。有时候中土啊,中焦不能斡旋,湿气淤滞中焦,这个人的肚子比较差涨,食欲很差,舌苔很粘腻,比较困的时候,有时候这个湿土就粘在中间了,转不动了,用上少量的麻黄,宣通一下阳气,效果也非常好。少量的麻黄,劲儿就比较小了啊,没那么大的力量出来了,这个药力就局限在中焦了,促发阳气。那麻黄汤的原方,麻黄量很大的。那么大的量不可能达到开散表邪的效果。有时候碰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些人赶路或在地里干活,来不及拿雨具,突然下大雨了,有些人就淋了。夏天有时候这个雨也比较凉,干活呢出一身汗,很凉的一场雨,有的人就?了,有的人就出现这个水肿、脚痛不能走,表气郁结、湿气留滞,这个情况用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开表气,薏米通利湿气,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量要很大,麻黄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薏米要用到一二百克以上,一般人不敢这么用。但是你要这么用,一般一两剂就好;要是不这么用,单纯地行气去湿,可能弄上很长时间都很难好,甚至会变成其他的疾病。

所以麻黄这个药,他的药力有时候感觉“迅雷不及掩耳”,非常地迅猛。所以它治疗急性、危重病,需要我们果断地下手。非常好的药,将军、良将!所以对这些药物,对它的药要有非常好的体会,这样才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用、该用多少。

《伤寒论》上讲,麻黄煎煮的时候,要“去上沫”。“上沫”是什么东西?这个麻黄你要用的少的话,沫也不明显;你要用到10g以上的时候,这个沫就比较多了;用到20g30g的时候,这个沫很明显、很白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沫?我刚才讲麻黄这个味儿啊,非常?,气啊感觉有点?住了这种感觉,这个沫也是一种表现,就是它这个药的气味的一种表现。上沫呢,我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郁浊之气。麻黄本身呢它没有一种这个有型的东西,它的升发之气如果能够收藏住的话,那么它这个药也不存在了。任何一个药物,它的药性和它自己的这个形质,阴和阳、气和味,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应用麻黄的是它这股升散之气,所以这个上沫是一股郁浊之气,是不适合我们用的,去上沫的目的,是把它的郁浊之气去掉。这股郁浊之气在它没有变成上沫之前,在麻黄这个药材本身里面,是用来束缚升发之气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煎药的时候,把上沫去掉,剩下的就是一股清透升动宣发之气。升动宣发之气必然是比较清透的,郁浊之气都敛降。这就是《伤寒论》去上沫的意思。如果不去上沫,麻黄的升散之性要往上走、往外走,郁浊之气在里面拉着不让走,那肯定是拉锯战一样,很难受呀。所以有些人会有那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但是有时候你煎的时间比较长,半个小时以上,这个上沫、有型的东西,就慢慢地化解掉了。当然麻黄这股升散之气也就缓和了很多,这个呢你去不去上沫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你煎药时间比较短,想用他这股锐利之气的时候,上沫还是去掉比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