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气解。 大家都知道《四圣心源》天人解为重中之重,但我觉得六气解一点都不亚于天人解,六气解也非常重要,就像黄师说的,六气了彻,百病莫逃,所以学习六气解依然要下苦功夫。先记熟六气名称: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 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所以黄师认为不管是内伤杂病还是外感,都不出六气范围,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有六气,人有十二条经脉,但都统于六气。 原文: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这里黄元御解释了:木生火,木气盛,而火气初萌,这个时候母强子弱,所以手厥阴心包以相火化气于风木,所以足厥阴手厥阴同属于风木。火气旺的时候而木气已虚了,这个时候子强母弱,所以足少阳以风木化气于相火,所以足少阳和手少阳同属于相火。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所以手少阴以君火司气,而足少阴化气于君火,所以手少阴和足少阴同属于君火。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阳以寒水当权,而手太阳丙火化气于寒水,所以手太阳和足太阳同属于寒水。推之,手阳明和足阳明同属于燥金,手太阴和足太阴同属于湿土。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