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中药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纯中药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 背景技术: 淋巴结结核,亦称“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常发生于肺门和颈部淋巴结,是结核病的一种类型。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结核杆菌为细长稍弯曲或直的、两端钝圆的杆菌,长1-4μm,宽0.3-0.6μm,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无动力、无菌丝。在电子显微镜下,结核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中介体和细胞桨等组成。结核病多由呼吸道感染,偶见消化道感染。病理特征为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 医学上将发生于肺门的淋巴结结核归类为原发性结核的一部分,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或腋窝、腹股沟淋巴结)结核俗称“疬子颈”。由于淋巴、血液的播散,因此,临床上上述两种淋巴结结核常常同时发生。 现代医学用于结核病治疗的化学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原名“雷米封”)、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盐、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抗结核化学药物中,均普遍存在疗程长(一般在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性(包括“获得性耐药”和“初始耐药”)、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肾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明显。在临床中,经常可以遇到由于存在结核杆菌耐药和应用抗结核化学药物耐受性差等因素,使结核病患者久治不愈或复发。也经常可以遇到结核病患者因服用抗结核化学药物后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眼黄、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因药物引起中毒性肝坏死而死亡,所以临床上在服用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同时需服用保肝药,并且每月定期检查肝功能。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上述化学药物在治疗淋巴结结核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的目的 本中药复方采用纯中药药物,通过疏肝解郁,软坚化疾,排脓消肿,滋阴补肾,补气养血,达到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目的。 据现代医学研究,结核病的发病与否除与结核杆菌的数量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CD4淋巴细胞低下密切相关,而且,免疫功能低下也是造成结核病灶扩散和结核潜伏病灶复发的重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痨虫感染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因,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是痨虫得以入侵机体和发病的诱因。二者互为因果,共同致病。中医学所指的“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密切相关。因此,中医中药治疗结核病采取“补虚以补其元,杀虫以绝其根”的原则。亦即扶正补虚,抗痨杀虫,以除病因。 本中药复方为纯中药药物,与化学药物相比,无因服用化学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各种毒副作用,且疗程短,疗效高,愈后不复发。 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中药复方,药物组份包括煅牡蛎、生黄芪、玄参、浙贝母、血竭、三棱、没药。各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煅牡蛎5-10份,生黄芪0.5-4份,玄参0.5-3份,浙贝母0.5-2份,血竭0.5-2份,三棱0.5-2份,没药0.3-1份。 牡蛎据《神农本草经》(《本经》)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从东北至海南岛沿海内均有分布,宜于冬、春采集。去肉留壳,淘净晒干。捣碎生用,或火煅粉碎用。 生黄芪据《神农本草经》(《本经》)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黄芪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内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吉林、河北、山西等地。一般生长四年以上者采收,春秋两季可采,以秋季采者质量较好。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切片,生用。 玄参据《神农本草经》(《本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野生、家种均有。立冬前后采挖,反复堆晒,至内部色黑,晒干,切片。生用。别名,元参。 浙贝母据《神农本草经》(《本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原产浙江象山县,现主产于宁波鄞县樟树。都是人工繁殖,近年来杭州郊区也有栽培。其次在江苏、安徽及湖南等地亦有分布。于立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洗净泥土,按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小者不去心芽,分别撞擦,除去外皮,干燥。 血竭据《新修本草》(世称《唐本草》)为棕榈科常绿藤本植物麒麟竭及同属植物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主产于广东、台湾及印尼、马来亚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集鳞片间分泌出的树脂,经加热蒸压成团;或煮果实取汁浓缩;或取茎干渗出的树脂,制为成品。用时捣碎研末。别名,麒麟竭。 三棱据《本草拾遗》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安徽等地。冬、春两季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洗净泥土,削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别名,荆三棱、京三棱。 没药据《开宝本草》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茎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 煅牡蛎能软坚散结止痛;生黄芪能补气升阳,调整五脏,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达到益气养血以扶正之功效;玄参能滋养阴精,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痈;浙贝母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血竭能活血、散瘀、定痛;三棱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没药能活血祛瘀,消肿生肌。诸味合用,可研细末、调成蜜丸服用,共奏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杀虫之功,达到治愈淋巴结结核之效果。 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淋巴结结核作为一类常见的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和消耗性疾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治疗用药周期较长(化学药物治疗一般至少6个月以上),化学药物副作用较多,经常可以遇到患者因服用抗结核化学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头昏、头痛、嗜睡、疲乏、皮疹和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恢复过程也相对较慢。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许多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本发明是建立在祖国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抑制和杀灭结核杆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亦即“补虚以补其元,杀虫以绝其根”为原则,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本发明是纯中药复方,所采用的中药都来自自然界,药性平和、副作用小,不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本中药复方制成的药物成本低。对于淋巴结结核初、中期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8副即可治愈。经跟踪调查,使用本中药复方治愈的患者愈后不复发。 患者张××;性别,女;年龄,34岁;患病12年。咯血,高烧40℃,颈部、腋下的淋巴结结核形成溃疡瘘孔,肺门也出现淋巴结核,属淋巴结结核后期。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太原市结核病医院采用异烟肼(雷米封)、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化学药物治疗。用药期间可控制高烧症状,但淋巴结核未消退。每年春、秋季节病灶加重,如此反复近10年。由于长期服用化学药物,出现肝功能异常,丧失工作能力。经采用本发明中药复方治疗,10副药治愈,已经12年未复发。 患者高×;性别,男;年龄,8岁;患病8年。由于其母亲患淋巴结结核,高×出生后经太原市结核病医院确诊颈部、腋下、腹股沟部均有淋巴结核。曾在太原市结核病医院采用异烟肼(雷米封)、链霉素、利福平等化学药物治疗,无显著疗效。经采用本发明中药复方治疗,8副药治愈,已经11年未复发。 患者赵××;性别,女;年龄40岁;患病10年。高烧,颈部、腋下的淋巴结肿大。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太原市结核病医院采用异烟肼(雷米封)、对氨基水杨酸钠、链霉素、利福平等化学药物治疗,用药期间可控制症状,停药后病灶复发,如此反复近10年。经采用本发明中药复方治疗,8副药治愈,已经21年未复发。 最佳实施方案 患者张××;性别,女;年龄,34岁;患病12年;症状,高烧40℃、咯血、气促、面部发黑、颈部及腋下淋巴结结核溃破形成窦道,X光透视检查发现肺门有淋巴结结核。患者患病期间曾采用异烟肼(雷米封)、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化学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无明显效果。采用本发明中药复方进行治疗,10副药即治愈,自1992年治愈至今未复发。其治疗方案为煅牡蛎10份,生黄芪4份,玄参3份,浙贝母2份,血竭2份,三棱2份,没药1份。各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蜜丸20粒,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粒,10日服完,连续服10副药。经太原市结核病医院检查,淋巴结结核症状消失,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中药复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煅牡蛎5-10份、生黄芪0.5-4份、玄参0.5-3份、浙贝母0.5-2份、血竭0.5-2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其中还包括三棱0.5-2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其中还包括没药0.3-1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纯中药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淋巴结结核,亦称“结核性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结核病。现代医学用于结核病治疗的化学药物均普遍存在疗程长、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肾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明显。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上述化学药物在治疗淋巴结结核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中药复方,药物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煅牡蛎5-10份,生黄芪0.5-4份,玄参0.5-3份,浙贝母0.5-2份,血竭0.5-2份,三棱0.5-2份,没药0.3-1份。本发明旨在起到疏肝解郁,软坚化结;滋阴补肾,排浓消肿;补气养血,托毒生肌。达到治愈淋巴结结核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0GK1546163SQ20031012446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7日 发明者段春平 申请人:段春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