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告诉你实话:为什么产房中,医生不愿让家人陪伴分娩

 五半人 2019-02-10

大家看美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国外的妇女分娩时,身边除了一大群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大量的家属陪伴。大家在一旁鼓励着孕妇用力分娩,医生也不慌不忙的检查产道、会阴侧切、上产钳然后胎儿娩出(欧美国家提倡全程无痛分娩,后期需要医生帮助才能娩出胎儿)。胎儿娩出之后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家属中还有人在旁边全程的录像,记录这宝贵的时刻。

有过分娩经验的产妇知道,以上情景在中国是很难看到的。很多产妇用“空虚寂寞痛”来描述分娩过程。整个分娩过程中,只有是偶尔助产士过来观察一下,大部分时间是听着监护仪蹦蹦的心跳声,以及在一阵阵的腹痛中度过,身边连个安慰说话的人都没有,稀里糊涂的上了产床,稀里糊涂的听到了孩子的哭声,稀里糊涂的出了产房。

那么我们国内为什么不像国外那样允许家属陪伴分娩呢?下面就从我们医生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

1. 干扰医生正常诊疗,增加纠纷隐患

家属陪伴时,看到孕妇疼痛难忍时会焦急的问到:“医生,你快来看看,我媳妇疼的不行了,这样下去会不会有危险啊?”

看到流血时会大叫到:“医生医生快来看看出血了,出血了,大人有没有危险啊?”

“医生,胎心怎么听不见了?”“医生,胎心怎么跳的这么快?”“医生,都3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生?你检查检查是不是难产啊?”

碰到以上问题我们就需要同家属解释,就算解释家属也未必听的懂。10个家属都问的话我们就要解释10遍,要是医生忙的时候,懒得解释的时候,家属又会指责医生态度不好,然后发个朋友圈说医生怎么怎么不负责,在产房里不管不问等等。这样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增加孕妇难产率和剖宫产率

家属陪伴能够增加难产率和剖宫产率?确实如此。患者医疗活动中,家属的干预可以说是增加患者医疗隐患的重要因素。通俗的说就是好心办坏事。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每个人的情况时千差万别的,分娩的时间、胎心胎位的变化、宫缩的强弱、疼痛的耐受力等等都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孕妇在进入产程后,不同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案,总的原则就是“人性化,个性化,多观察,少干预”。但如果家属陪伴的情况下,我们的“多观察,少干预”在家属的眼里就成了“不负责”。家属会频繁的提出“检查”“催产”“剖宫产”等“无理”要求。同时孕妇在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通常会显得更加“娇气”,本来能一个人独自坚持的,在有家属陪伴时就有了“大吵大闹”的发泄对象,不但影响正常的产程进展,还浪费体力,增加后期的难产,同时增加家属的心理负担。

医生最头疼的就是家属在正常的产程中提出“我们不生了,我们要做剖宫产!”本来剖宫产的目的是在危机的情况下来挽救孕妇胎儿性命的,发明剖宫产的目的并不是用来作为常规的一种分娩方式的。

产程中的手术只有在母婴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能进行,产程中由于子宫充血水肿,产程中的急症剖宫产不但出血多,子宫裂伤的可能性大,感染的风险也非常高。所以在产程中除非必要,医生是不会轻易改行剖宫产术的。如果家属看到孕妇疼痛难忍,强烈要求医生手术的话,医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做吧,没有必要,徒增孕妇的风险(但家属认为这是对孕妇好,实际上是在害孕妇);不做吧,分娩过程千变万化,后期一旦难产出现意外,家属就会埋怨医生没有及时手术,纠纷和冲突就会爆发。

3.感染、隐私、管理等问题

相对于国外,国内对于产房的无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这方面我们是吃了大亏的。原来我们孕产妇死亡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产褥感染。一是过去产房无菌环境不达标,再就是孕妇普遍个人卫生较差。即便是现在,北方的孕妇很多孕期都没有洗过澡。如果家属再大量的进入产房,势必增加产房卫生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家属本来就合并流感等传染疾病时,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

同时,大部分医院受限于条件,一般都是大待产室,5-10名孕妇一起在产妇待产,方便医护人员观察产程,统一管理。男性家属进入的话,相互之间的隐私难以保护,也不便于管理,增加安全隐患。

所有由于以上原因,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产科医生是不建议家属参与到分娩过程中来的,建议家属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充分配合以及信任医生的诊疗方案,不要干涉正常产程,增加孕妇的风险。毕竟,面对生命安全,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认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