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婚礼的意义丨《礼记·昏义》导读

 昵称55657209 2019-02-10

婚礼的意义丨《礼记·昏义》

《仪礼》有《士昏礼》一篇,记载先秦士的婚礼的仪式;《礼记》则有《昏义》一篇,论述婚礼的意义。后者是对前者的解说,其中《昏义》是《礼记》第四十四篇,因该篇论述昏礼的意义,故名。婚礼涉及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涉及到宗族是否昌盛,所以《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姻之由

古代“昏”是与“旦”相对的时间概念,据梁启超等学者考证,昏时成婚,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习俗,主要是因为抢婚需要借助夜色的掩护。随着时代的进步,抢婚的风俗消失了,昏时成亲的习惯被保存了下来,而儒家则赋予了新的哲学诠释:新郎到女家迎亲,新娘则随之到夫家,含有阳往阴来之意,昏时时阴阳交接之时,所以说,“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郑玄《三礼目录》)。新郎于昏时而来,所以叫“昏”(先秦文献写作“昏”,后世写作“婚”);新娘则因之而去,所以叫“姻”。这即是“婚姻”一词的来历。

婚礼之义


礼本于婚


从《礼记》来看,婚礼在诸礼之中起到了一种奠基性作用。“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其中“礼始于冠”并不是在一种生成起源的意义上说“始”,也不是说只有当人弱冠之后,才开始学习礼或接触礼,这里的“始”与其说是“礼之始”不如说是指“成人之始”更为确切,而“成人”意味着人可以真正参与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进行各种礼节性交往从而承担起自身的职分。因此,《礼记·效特牲》说:“夫昏礼,万世之始也。”所谓 “万世之始”意指婚礼使人类“相续以无穷也”得以可能。礼之本在“昏”之说,无疑揭示出人生存首先要重视婚礼,婚礼确定了人在家庭、社会、世界中的位置及自身应践履之职责。 


敬慎重正


婚礼的各个环节之仪式,无不透露着对二人婚姻结合之 “敬慎重正”。“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也就是说,婚姻在个体生命进程中是一庄严、慎重、崇高、公开之事件。因此,两性之结合必通过一定的仪式及男女双方家长之慎重对待,“六礼”均在祖庙中实行亦表现出对婚礼之敬重。这种敬重一方面是对“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自觉,另一方面,敬重也是夫妇相亲相合之要求。

在婚礼进程中,“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即表达了对这种“别”之“合”的一种理解。夫妇共牲而食,合用一瓠分成的两瓢饮酒,旨在表明“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即用以表明男女自婚礼后,二者已结成一体;而“亲”一方面指夫妇之亲敬,另一方面则指出夫妇双方应亲自承担一些礼仪事务。


明男女之别


婚姻之礼,除了通过 “合二姓之好”以实现“事宗庙,继后世”之外,还“明男女之別”。《礼记·昏义》曰:“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意思是对婚礼恭敬、谨慎、尊重、正礼,而后夫妇亲爱,以此形成男女间的区别,建立夫妇间的道义。男女有区别,而后夫妇有道义;夫妇有道义,而后父子有亲情;父子有亲情,而后君臣关系才能端正。因此说,“婚礼是礼的根本”文明社会要求男女有别,这样才能确立夫妇之义。


成妇礼,明妇顺


“六礼”完结,并不意味着婚礼的结束,接下来的“成妇”礼与“六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礼仪。

《昏义》曰:“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第二天,新妇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公婆。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向公婆报告妇人来见。妇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见之礼。这是一种表示正式成为男家之妇的礼仪。舅姑进入室内,妇以一只煮熟的小猪向舅姑进食,这是表示新妇对公婆的孝顺。这主要是以士婚礼为例,讲述新婚第二日妇与公婆相见之礼,亦即所谓“成妇礼”的仪礼内容。

在现代社会,汉服婚礼研究者在婚礼中添加敬茶礼,与此类似。由于古礼对女性提出了特别要求,所以,原有的成妇礼,今天基本弃之不用。


“成妇”礼的目的是为了“明妇顺”。《礼记·昏义》曰:“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夫顺者, 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也,故圣王重之。”从中可以看出成妇礼的意义在于明确为人妇之道。为人妇之道,简而言之就是“顺”与“和”。顺,首先是顺于公婆;和,是和于“室人”。室人为平辈者如夫之姐妹及诸妇。古人之所以重成妇礼,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妇人能否顺于公婆,这是家庭关系能否和的前提,而家庭关系能否和则又是家道能否长盛的基础。


各明其责,化成天下


 《易经·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 然后礼仪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儒学更是强调:“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

古人强调夫妇之道,无非是通过齐家之道延伸到天下的治理。天下的治理,其和睦万家的模范就在天子的家庭。《昏义》中是以天子和王后为例来阐明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各自有着担当与责任。《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天子设立六官,以安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管理天下的政事,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得以安定。” 意思是古代的天子,在王后下面分设立六宫,安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掌管天下内事的治理,以彰明妇女柔顺的德行,因此使天下内部和睦而家事得以治理。天子设立六官,以安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管理天下的政事,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得以安定。

 所以《昏义》在最后一篇说:“故天子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表明了以天子和王后为例,夫妻二人好比日与月,阴与阳,是相辅而后相成的关系,旨在强调天子与后在内外之政上各自的责任。天子是天下的楷模,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理当内外有分,各明其责任,维护好家族的长久安定。



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


古代婚礼极其郑重迎亲,除了婚礼是礼之本,还因为礼的延伸意义,那就是敬天爱人。

《孔子家语·大婚解第四》:鲁哀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公曰:“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为已重焉?”

“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

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说:“寡人有一事不明,还是希望先生能有所说明,身穿礼服亲自去迎亲,这礼节也太过了吧?”孔子听后,正色回答道:“合二姓之好,以续先圣周公的后裔,作为祭祀天地、宗庙和社稷的主人,君王怎么会说太过了呢?”哀公说:“寡人实在是鄙陋得很,若没有这般鄙陋,又怎么能听到这番道理呢?寡人想进一步向您请教,却不知怎样措辞,还请您进一步告诉寡人吧。”

孔子于是回答说:“天地不合,则万物不能生长。诸侯的大婚,关系到子孙万代的接续,怎么会过了呢?”

孔子接着说:“对内而言,君主和后妃可以在宗庙里主持先祖的祭祀,像天上之有日月一样;对外来说,可以处理国家的政教,以建立上下尊卑的礼节。臣下若做了有愧于心的丑事,则可以用礼来挽救他;君王若做了可耻之事,可以用礼来恢复他的形象。所以处理政务,要把礼摆在头等重要的地位。礼,恐怕是政教的根本啊!”

孔子接着说道:“往古夏、商、周三代明王,一定尊重、爱护自己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妻乃家内之主,子乃祖先之后,岂敢不敬呢?因而,是君子无不敬重的。然而谈到敬,最重要的就是敬重自己。因为自己是父母所衍生的支脉,怎敢不敬呢?不敬重自己,就是损害自己的父母;损害父母就是斩伤自己的根本,斩伤根本,则它的枝叶也要跟着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妻、子与本身,是百姓所效法的。只有爱自身以及人之身,爱自己之子以及人之子,爱自己之妻以使百姓各爱其妻,那么深远的教化,则便推广到普天之下了。这也是往昔太王的治国之道啊,能够如此,国家也和顺安宁了。”


鲁哀公身为诸侯国君,原以为要穿上那隆重的礼服,亲自迎娶,礼节似乎太过,然而,一经孔夫子开导才知晓,婚姻原来不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合二姓之好,续接祖先后裔,为百姓示范,如此重要,怎能不谨慎郑重呢?何况身为国君,为周公之后,是要与妻子一起祭祀宗庙、天地,对内主持先祖祀祭,对外处理国家政教,又怎能轻忽呢?因此得知,婚事礼节虽隆重,却有它深远的意义在其中,怎可以轻易丢弃,不注重礼仪,不互相敬重呢?

婚礼之用


广继后嗣


《礼记·昏义》开章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哀公问》中孔子说:“大昏,万世之嗣也”,皆指婚姻关系的目的是“继后嗣”。

正如著名学者林语堂所说:“女人踏进这个连续不断的家庭生活的图画里,并不是要做装饰品或玩物,甚至根本也不做妻子,而是做家族的树的主要部分———使家族系统延续血脉的要素。因为任何家族系统的力量是有赖于那个娶入家门的女人及所供给的血液的。”

可见,中国古代两性关系是以性别的生殖功能性差别为基础,建立婚姻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的就是婚姻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繁衍后嗣上的意义。


稳定家国


《礼记·郊特牲》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可见,儒家是十分重视由婚姻所产生的夫妻关系。然而,儒家重视婚姻并非单纯因为“广家族、繁子孙”的生物性功能,更是重视其社会和政治的作用。

由婚姻所产生的夫妻关系(即家庭)是组成社会关系的最小单位,被视为人伦之始,为政之本,王化之基。《昏义》曰:“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夫妻关系中的男女两性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通过“生子”的过程,缔结和开创了血缘关系。

“男女有别”,两性才能通过“昏”的合法程序成为“有义”的夫妇,夫妻关系确立,父与子之间的纯正血缘关系才能明确,而后“父子有亲”,家庭才能稳定,最后才能“君臣有正”,使得社会秩序井然,天下安定。      

                            

《昏义》以天子的家庭为例分析了婚姻与“家和国治”之间的必然联系。其中关于天子与后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各有分工。《昏义》曰:“天子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 “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所以在官职的设置上,二者有着对等的关系: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前者“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后者“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家和国治”是亲亲尊尊的等级社会对婚姻的必然要求。


古代的婚礼依然对今天的婚礼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场婚礼,于男人而言是成家立业的开始;于女子而言是亲手打造独立家庭的启示。于男女家族而言,增添些许姻亲,彼此成为依靠。一场婚礼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从此之后对彼此要真诚、荣辱与共、难福同当;对家庭以及国家要有责任与担当。


婚礼之仪


在《礼记·正义》中孔颖达疏释 “六礼”云:“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必用雁者,《白虎通》云: “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为谁氏”,言女之母何姓氏也。此二礼一使而兼行之。“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 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榖圭,皆具于《周礼》经、注也。“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于女家。何必 “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纳吉、纳征、请期每一事,则使者一人行。惟纳征无雁,以有币故,其余皆用雁。

从中可以看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是婚礼亲迎前所进行的五道礼的程序,再加上亲迎,合称“六礼”。


纳采


“纳采”,后世称为“提亲”,采是采择、选择的意思,是女方谦虚的说法。在古代,男家先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得到允诺后,就派使者到女家致辞,并送上礼物——雁。女家若同意议婚,就会收下其礼物。

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五礼时带的礼物都是雁,“惟纳徵无雁,已有币故,其余皆用雁”。古人选雁作礼物是有很深的象征义的。其一,雁木落南翔,冰伴北祖,顺阴阳往来,同时又是随雄鸟迁徙,以此象征妇人从夫之义;其二,雁为候鸟,不失时信。象征男女信守不渝,嫁娶以时;其三,雁阵成行,行止有序,象征婚姻之家长幼有序。以雁为礼物,象征的是夫妻,主要是妻子的“顺”、“从”、“忠”等德性内容、夫妻地位尊卑不同以及家庭伦理秩序规范,这是对封建伦理秩序的等级、尊卑有别的象征。 


问名


纳采礼毕,使者出庙门,但并不会回家,稍后再次进入女家之门“问名” ,即询问女子母亲的姓氏,以了解对方的血缘关系,避免出现同姓婚配的情况。古代同姓不婚已是婚姻的法则。


纳吉 


男家得知女子姓氏后要占卜,如果得到吉兆,就派使者到女家通报,称之为“纳吉”。主人闻讯后谦虚的回答:“小女子不堪教育,恐不能与尊府匹配。但既已占得吉兆,我家也同有这吉利,所以不敢推辞。”


纳征

 

“纳征”,即男方遣媒人向女家赠送聘礼,这是表示两姓婚姻关系的正式确立,所纳之礼是最重的。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请期


男方通过占卜选定了婚期,未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派使者到女家,请求指定婚期,这一仪节称为“请期”。女家主人谦辞说:“还是请夫家决定吧”。经过女家的推辞后,媒人才把男方选定的日期告诉女主人。   


亲迎


亲迎,今天称为迎亲,是婚礼的核心。以上“纳采”等五个仪礼环节环节都是由男方派使者到女家进行,而且都是在早晨行事;唯独亲迎是的时间是在“昏”时,须由婿亲往女家迎娶的仪式,它是六礼中仪式最为繁复也最能体现婚礼“敬慎重正”之意的环节。


《礼记·昏义》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 “合二姓之好”以 “事宗庙”与 “继后世”中所体现出的男女之别,内在蕴涵着婚礼的价值与作用。


来源:图文来自网络,内容有增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