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 《老子》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大法宝,汉文帝的一生,就实践了老子的这三大法宝。 清静无为,无欲无争大汉开基皇帝高祖刘邦,在位不过几年就去世了,政权则落在妻子吕雉手中。天下最诱惑人的权势,极少有人能摆脱得开。因此吕后便想顺势把帝位转给娘家的人。但是,当时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都不乐意了,等吕后一死,便起来削请吕家势力。一段时间里,政治、经济、社会都十分混乱。 削平吕家势力后,大臣们就要找到刘邦的儿子继承帝位了。可刘邦的儿子已被吕后杀的差不多了,只有一个小儿子刘恒,被分封在西北边塞为代王,毗邻匈奴——内蒙的荒漠贫瘠地带。他母亲薄式喜欢清静无为,无欲无争,所以吕后,为把她放在眼里,才保全了性命。想想戚夫人因为一首诗被吕后折磨成“人彘”,心里便不禁佩服薄氏保全自己的智慧。 大臣们商议,找到了这位远在边塞、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把他迎到首都长安来,继承汉祚。文帝刘恒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 俭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左右的战乱使国家民穷财尽,不仅财富光了,连人才也没有了,这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国家元气。但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办到的。刘恒即皇帝位后,所穿的一件袍子,一直穿了二十年,补了又补,就没有换一件新的,这不是矫揉造作,完全出于道德修养,老子“俭”、“慈”、“不敢为天下先”三宝之一的奉行。 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慈汉文帝尽量减轻刑罚,更改法律和社会制度,财经上减轻税赋,种种改变,宽大到极点。秦朝时期大多数犯罪的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 这些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后两项在当时和以后并没有认真执行。文帝时许多官吏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历史记载,汉文帝当了二十几年皇帝,监狱中几乎没有犯人,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的景象。 不敢为天下先入京时刘恒的身份也还是代王,不算是皇帝,不过是刘邦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连太子的名分也很勉强,最多只能说他等同一个太子而已。在另一方面,这时汉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实际上早已掌握在周勃一人手中。 当刘恒从边塞来到了首都长安城外的谓桥时,周勃早已率领了文武百官跪下来接驾。刘恒也立即跪下来还礼。这就是刘恒之能成为汉文帝,他深知此时局势非常微妙,进退应对之间很难处理,何况自己没有即位,所以立即下跪回拜。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是汉文帝明哲保身的策略。当然,千年后的我们也要看实际情况,如果周围环境大好自然也要乘势向前。 参考书目:《老子他说》南怀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