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古开天地为什么要用斧而不是刀

 爬虫爱书 2019-02-10

据说,盘古有了知觉后,看到周围漆黑一片,十分不爽,于是用力拔了一颗牙齿,幻化成神斧,辟开了天地,得到了光明。就牙齿形状来看,幻化成斧更有可能。

不过,最早论述盘古开天地的著作,三国时吴国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已大半丢失,仅部分章节存于后来的《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中,而这些遗留的文字并未提到斧子,所以这一传说其实无法考证。

有文字考证的,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作家为什么要给盘古配斧而不是刀,这涉及到身份与装备匹配的问题,盘古日长一丈,头顶天,脚踏地,委实是一个威猛的巨人形象,一把厚重的斧子自然比一把薄薄的刀更适合他,就如和他同类的雷神一样。而就兵器出现的先后来看,斧出现于石器时代,刀剑出现在青铜器时代,人类出现以前的神,配上史前的器,更符合时间逻辑。

其实,《三五历纪》对盘古的记载(没有斧子),更符合现代宇宙理论,也符合中国的传统精神。在盘古苏醒时,“天地混沌如鸡子”,意为宇宙之初的形状,就像是一个混沌的鸡蛋形气团,与二十世纪物理学混沌理论惊人地相似,而且现代宇宙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的全景图很可能是椭圆形的。

徐整在《盘古开天地》中描述天地增长的过程:“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也与现代学者提出的宇宙膨胀论极类似。

而盘古死后,身体化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比如眼睛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肢体化为山岳,气化风云,声化雷霆等等,又与后世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规律不谋而合。

可见,盘古这个形象,代表着古人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深度思考,他以身体撑起天地,死后又化作万物,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宏大精神,至于后代非要给他配把斧子,大约是让群众更喜闻乐见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