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刷到“春运开始”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又要过年了?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春节啊,度日如年。 不管你在北上广是多么风光无限的vivian,lucy,jack,回到家里,你就得是村里的小花,妞妞和富贵儿。 跟客户都一身傲骨不低头,对着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却要堆着假笑乖巧地一一作答: 放心吧,男朋友在找呢。 好的好的,明年争取结婚。 嗯嗯,二胎过两年就要。 ...... 亲戚之间的寒暄不可怕,可怕的是和父母之间的真尴尬。 当催婚催生已经聊完了,工作上的事情他们再也出不了主意,小时候的唠叨我们也听不进去了,两代人之间只剩大眼瞪小眼地干坐着,多少心里话,到了嘴边都成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吃饭吧。” 北漂后,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以为我们永远都没长大,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演着儿时的戏。 你再喜欢吃深夜食堂,熬夜刷手机,蹦跳着做最靓的崽,回到父母身边,都要立刻秒变五好青年,不聚餐,不晚归,不晚睡。 不要试图跟爸妈解释你和老同学是多少年没见,多么深厚必须大吃一顿的情谊。 我自称开明的父亲,说你去聚餐我们特别支持,然后天一黑就开始催我回家,微信一条一条飞过来: “出发了吗?” “打车了吗?” “车牌号多少?” “要不要我去接你?” 等我被夺命call逼回家的时候,发现他像个保镖一样在楼下等我,说过年了外面不安全,我来接你。 我看了眼手机,才8:30啊爸!你知道我每天加班,早出晚归多少次了,凌晨回家都不是事儿的,但是话到嘴边就咽了回去。 他们没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不曾在大都市里奔波,他们不会懂你的生活方式。 兴致勃勃地提议一起去电影院,他们抗拒地急忙摆手,“不用不用,网上看一样的,别花那个冤枉钱。” 好不容易劝说二老去吃大餐,两个人看着菜单开始盘算着每道菜的成本,上了菜说这个太油,那个太咸,凉菜肯定不卫生......最后一起感慨,还是家里吃合算,下回别浪费钱了。 时代画了一条无形的线,让我们和父母近在咫尺,却远如千里。 你说要活在当下,过一天就赚一天, 他们说,那哪行,你要为以后打算。 你说钱是赚出来的, 他们说,不对,钱是攒出来的。 你说旅行要说走就走, 他们说,等有时间了再说。 他们什么都等以后,于是我们也把自己越推越远,越来越少的电话,没有大事从不聊天的默契。 我们和朋友可以自在地放声大笑,和父母却常常礼貌地微笑;朋友需要安慰需要陪伴,我们穿越半个城市也要赶过去,父母翘首以盼等我们常回家看看,我们却忙着拒绝,要加班,没时间,最近忙...... 逃避着,逃避着,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颠覆了我的三观。 和朋友三人一起团购的旅行,他们两个人都因为其他原因去不了,但是钱不能退,想了想,总不能浪费啊,不如拉上爸妈一起去吧。 开始两个人依然是推三阻四地回绝,抱怨我不知道节约,只想着吃喝玩乐。但是,吃饭的时候两个人热火地讨论着打包行李的事儿,眼里闪着光。 机场安检,我妈等得不耐烦,“我早说了不要来,就是你们非要我来,你看看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时候。”但我也看到她按捺不住地问我爸,你说登机口在左边还是右边? 落地欧洲后,我看到了更多。 我爸一向沉默寡言,走进卢浮宫开始,连说了2个小时都没停,超用心地研究地图,找到《蒙娜丽莎》的时候,像个孩子寻到宝贝一样激动。 去西餐厅用餐,我妈嘴上说太贵了太贵了,却兴致勃勃地琢磨着怎么做,等回去要给我们一展身手。 他们还是买什么东西都要算算价格,这也不划算,那也不合适,我爸说出国太贵了,下回你带你妈来就行了,我就不去了。 但是我忘不了看到埃菲尔铁塔的时候,两个人激动到相机都拍没电了,我妈像个小女孩一样撒娇地缠着我爸不停拍照。 在咖啡厅里,音乐悠扬轻软,他们回忆着30年前恋爱的往事,我发现竟然如此不了解他们,我跟他们讲着工作里的趣事,他们有些理解了我的生活,我们打破了长久的隔阂,一家三口笑成一团... 那一刻我知道,带他们出去走走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他们的时代过去了,请记得拉他们一把。 感谢旅行,让我们久别重逢。 我们总是想着要挣很多很多钱,才能回报父母,其实爸妈是最容易满足的人,世界那么大,你记得回家就好,去哪里过年都不重要,只要有你在身边。 我们以为一年只是365天,对于父母来说,一年只有7天。 陪伴才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已经把一整年的时光和朋友共话,和自己独处,那能否把短暂的假期时光和父母共度? 以后常回家看看,放下手机,暂缓社交,和父母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弥补我们缺失的爱和陪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