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天士丨《临证指南医案》辨治胸痹特色

 369蓝田书院 2019-02-11

1

痰浊闭阻证

——擅用苦辛通降法,理气化痰

王,胸前附骨板痛,甚至呼吸不通,必捶背稍缓,病来迅速,莫晓其因。议从仲景胸痹症乃清阳失展,主以辛滑。处方:薤白、川桂枝尖、半夏、生姜,临服冲入白酒一小杯。

按:本案为阴寒凝结,清阳失展,治以辛滑微通其阳。药用薤白味辛温而滑,气味轻扬,《本经》言其:“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胸阳不振,阴寒内侵,用薤白一味有辛温散寒之功,复有滑泽之效,以此驱内着之风寒,可以使两不相下之气相交而相入;半夏味辛气平,体滑性燥,滑者可以入阴,燥者可以助阳,阴阳既通,则胸阳得以布散,以上两味正合叶天士上言“主以辛滑”之义也。桂尖味辛性温,取其向上升发之义,走肌表入阳分,能解阳气壅滞,化阴气不和,助胸中清阳施展。生姜味辛,微温,一作佐使之用,制半夏之毒;二则生姜之性走而不守,有横散之功,以通胸中阳气。四药合用,正对胸阳不振的病机,是对仲景辛滑微通其阳的原则的继承。临服之前冲入白酒一小杯,以助其药势,性辛能行气,引药性上行。诸药合用,则阴寒可散,清阳得以布施,胸痹痛缓。

2

瘀阻络脉

——创“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活血通络

某,痛久入血络,胸痹引痛。血络痹痛。处方:炒桃仁、延胡、川楝子、木防己、川桂枝、青葱管

按:本案以络脉痹阻为病,故治疗中应始终以通络止痛为原则。药用延胡索味辛味温,可升可降,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通络,以消胸中痹痛;川楝子味苦性寒,《本草备药》言其能治“胸腹心痛”,此处用之理气止痛以通痹结;木防己一味,李杲言其苦寒,“泻血中湿热”,故其通络中滞塞,祛风止痛;桂枝辛温,辛能散结,能行血中瘀滞,再取之向上之势,引药至胸中,通络止痛;青葱管味辛性温,取类比象,以其中空通行之象来通行络脉,取自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用青葱管来治肝着之络脉不通之证。诸药合用,能行络中瘀滞,则痹阻可通,引痛消减。


摘自:舒云峰,程晓昱.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胸痹特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9):1404-14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