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转型升级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9-02-11
昆明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转型升级

海埂大坝人鸥嬉戏、湿地公园人头攒动、古滇名城游人如织……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得益于昆明大力推进滇池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结硕果。擦亮滇池泛清波,一汪清水见效益——春城百姓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分享着生态红利、感受着无处不在的美!围绕滇池做好“水文 章”,用优美的环境来带动消费,昆明正致力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清、昆明兴,滇池净、昆明美。正因如此,把滇池治理好,让“高原明珠”重焕生机活力,是昆明人长久的期盼,也是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要做好的考题。多年来昆明市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滇池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治理成效在一步步显现。

滇池水质近年来持续好转,水质“成绩单”也逐年刷新。2016年,全湖水质首次从劣V类提升为V类,摘掉了“劣V类”帽子;2017年,全湖水质稳定保持V类;2018年,又从V类升至IV类,为30余年来最好水质。金线鲃重现滇池,消失多年的海菜花死而复生,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滇池水环境的改善已释放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没有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便无从可依,行业便无法发展。昆明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实践中收获了独特“气候资源”之外的另一笔效益。2018年,昆明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旅游业总收入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仅“中国最美湿地”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青睐。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既是对昆明近年来“旅游革命”的肯定,也是对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赞誉。

本来,凭借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多姿的人文风情,昆明的旅游业也可吸引不少游客;但仅有自然人文风光还不够,还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以生态作为旅游的基础、发展的基石,走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不断满足游客对更加良好生态产品的需求,让游客在享受昆明蓝天白云的同时,也想在昆明多“玩”几天。

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文化体验为灵魂,近年来,海埂大坝改造拓宽、一个个滇池湿地渐次冒了出来、一个个文旅项目兴建投运……外地游客感叹,昆明不但天气好、生态环境也很好,还很有玩场。昆明正是结合“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建设,通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用生态旅游产品给远方客人留下来有更多理由。

“天气常如二三月,鲜花不断四时春”。昆明的一山一水、一城一邦皆为景,为游客做好服务,让游客爱上昆明,是昆明旅游的愿景,也是昆明旅游努力的方向。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目标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昆明正着力推进“旅游革命”,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提高旅游供给能力,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内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让生态旅游成为昆明发展的绿色引擎和亮丽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