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诗人贡性之题画诗初探

 风云际会2009 2019-02-11

胡宇露

摘 要:贡性之是元末著名诗人。本文论说了贡性之笔下的梅花题材画作题咏,展现其题画诗的意蕴之美、高洁之志以及诗作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隐逸林泉人生态度。另外从贡性之诗作的特殊体裁和散曲笔法来探究其诗作特色,希望能为元代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贡性之 题画诗 元代诗歌


        题画诗是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发展并相互融合的产物。诗、书、画在题画诗中融为一体,既体现画者之思,又抒发诗人之感。由于文人画的空前发达兴盛,题画诗的创作在元代达到繁盛。研究题画诗,宣城贡氏三代不可不提。贡氏三代指贡奎、贡师泰以及贡性之。其中贡性之在元末的杭州文坛具有很高的声誉,值得我们探讨。

贡性之,字友初,贡奎孙,师泰侄。以胄子除薄尉,补福建理官。元亡,不肯求仕,改名悦,避居会稽,躬耕渔浦以自给。“从兄弟有出仕于明朝者,迎性之移居金陵,或归宣城,俱不往。”[5]250著有《南湖集》。善画梅、竹,善作题画诗。顾嗣立谓性之“少师(李东阳)称其诗清新可传”[1]1186。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以贡性之的《湖上春归》《吴山游女》二诗为例,称其“诗才清丽,但纤浓乏骨”[2]139。从《南湖集》总体观之,其诗作清逸婉丽,委婉而又真实地描绘了鼎革之际,一个有气节,但又逃避现实、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的心路历程。

诗与画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汉桓帝时的刘褒,他曾为《诗经》中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两幅图,艺术感染力很强。至于唐代,出现了画赞、题画诗、论画诗等诗画结合的形式。诗与画的关系在宋代发展渐趋成熟,苏轼提出了“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殆及元代,由于山水画的空前发达兴盛,题画诗的创作在元代达到繁盛,在数量上极为可观,这一主题在风行元代文人圈,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它不再局限于鉴赏书画,而是从画说开,关注现实,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诗歌与绘画在长期发展中相互融合,本文选取贡性之题画诗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元代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一、贡性之笔下的梅花题材画作题咏


元代诗人题咏画作,常融入自己的理想喜好,画中所画、诗中所咏即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宋元时期,竹、梅、松即成为中国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人称 “岁寒三友”。这些象征君子气节品质的花草意象在题画诗中出现众多。在《诗经·终南》:“有条有梅” [3]226,梅花已经展露了不畏严寒、凌霜傲岸的品质,它高标独秀的品格与淡泊隐逸、坚贞自守的君子性情如出一辙。因此,文人雅士对于梅推崇备至。

贡性之有咏梅、题梅、画梅诗多达七十余首。除了受到当时诗坛风气影响之外,还与他和王冕的交游有关。贡钦《南湖集序》云:“会稽王元章 (冕) 善画梅,得其画者无贡南湖题诗则不贵重,故集中多咏梅诗。” [4]328其《题画梅》有诗云:“王郎胸次亦清奇,写尽孤山雪后枝。老我江南无俗事,为渠日日赋新诗。” [5]290王郎即元末画家王冕,可见其咏梅诗与王冕梅画有直接联系。


(一)以梅见志

梅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常被文人赋予高洁傲岸的品质。贡性之的这类题画诗不仅仅是对所题之画内容的描摹,勾勒出了梅花的这种清华其外、淡泊其中的品格,还反映了自身思想情感,将文人皆崇敬的孤高洁净的人生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贡性之大量咏梅,主要是梅花所蕴含的傲岸凌寒,坚贞自守的品格与自身的理想追求、人格精神相一致。如《雪月梅》,“老蟾堕影压璚瑶,寒勒梅花气转骄。大地春风一披拂,可怜不与雪俱消。”[5]299《画梅》:“何事梅花偏耐冷,一枝先向雪中芳。”[5]301诗人以梅自比,写梅凌寒独秀,迎风斗雪,暗喻自身傲岸凌霜的品格,达到元人袁桷所说:“诗中传画意,画里见诗馀。”[6]768的艺术效果。


(二)以梅为友

然贡性之的这类题画诗与众多文人有所不同。他不仅仅将梅花看做一种抽象的表征,而是同“梅妻鹤子”的林逋一样,将梅花看做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因此他笔下的梅花较之此时的咏梅诗,少了许多生硬的印象色彩,多了几许情感的寄托。其《题梅》:“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5]287;“只有梅花识肺肝”[5]295,“眼中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5]307。惬意时与梅仙共舞,失意时也有梅花陪伴。梅不仅是诗人生活的点缀,也是他倾诉的对象、心灵的知己。


二、隐逸之风下的孤介情怀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科举的断断续续,使许多文人地位不再优越的同时,也丧失了入世为官的前途。不屑以吏仕进,失去了积极入世的热情,屈身异族的民族意识,加之明哲保身的需要,这种种原因导致隐居成为当时许多文人的首要选择。

对于尘世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士人们对于自身的定位。大多隱士处于尘世之中而非山林,向往隐居却始终羁绊于尘世,理想被现实所制约。他们多和世俗社会打着交道,过着名隐实俗的生活。这也是元代社会前期题画诗人的主导形象。贡性之的不同在于,山林对他来说是现实的存在而非遥远的理想。《青山云一坞图》中他这样评价尘世和山林:“城中车马多如织,没马红尘深几尺”,“山兮云兮窅莫分,鸡犬遥隔云中闻”[5]255。他将尘世中的车马喧嚣与山林中的鸡犬相闻作对比,赞美山林,自豪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他在山林中欣然忘我,自得其乐,“卷舒随所适,放浪由天真” [5]255。他的隐居之趣并没有前人身在山林、心在尘世中的无奈,而是完全脱离尘世羁绊之后的轻松。即使是夕阳古道、行人稀少的萧条景象,在诗人看来亦“虽无桃花源,亦与尘世隔”[5]264。

这一时期,陶渊明的诗作十分受文人的追捧,咏陶、和陶的诗歌众多,他成为了元代遗民诗人的共同话语特征。这时,文人对陶渊明的印象已经有所改变,他不再是宋朝遗民心中采菊荷锄的隐士,而是不仕二姓的遗民典型。

贡性之,元亡后不肯求仕,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诗篇都含蓄委婉地反映了其“惓惓不忘故国” [7]80-86之心。《云溪草堂》诗“只恐非熊劳入梦,蒲轮晚岁故园恩” [5]281;《题画竹木》“楚人肠易断,莫唱竹枝歌” [5]281就表现了朝代更替,故国已非的心态。除了怀念故国旧事,诗人还借诗抒发了自己的志向。《题抚松轩》“自甘身偃蹇,不复梦明堂” [5]266,诗人即便穷困潦倒,在故园风尘中艰难度日,但是他依旧坚守民族气节,拒不为官。再看《墨梅》:“醉折东篱朵,看如隔暮烟。莫惊颜色改,不是义熙年。”[5]281《南史·陶潜传》谓其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朝号,入宋以后不奉刘宋正统,不肯出仕,诗文只书甲子而已。作者以陶氏自比,“其不事二姓之意尤灼然可见。”[7]1134本诗以梅写菊,在赋予梅花新的内涵的同时,暗含陶靖节不仕二朝之意,以明己志。


三、特殊体裁以及散曲笔法


贡性之作品中多七言,七言古、七言律、七言绝占大多数。除了这些诗作之外,还有一些特殊体裁的诗作,诗句不死守七字之数,随文赋形,纵意挥洒。《风木轩为陈教授题》五言、七言相杂。《画菜》尾句:“识得箇中滋味无,呜呼识得箇中滋味无。”[5]260重章叠沓,意味深长。更有《题画》:“湘雨晴兮湘水深,抱幽歌兮以笑以吟。萧艾同列兮荆棘是侵,怀美人兮劳我心。江云飘萧兮江水绿波,放舟中流兮以笑以歌。美人不来兮,其奈尔何。”[5]260字数不等,恣意洒脱。《题画梅》结句豪放恣意,多达十五字:“逋仙起舞来解嘲,请君与我看此高堂素壁一幅之生绡。”[5]255元诗中实不多见。

我们知道,按照王国维先生一代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9]1的说法,元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应该是“曲”。台湾著名学者曾永义先生指出:“词的最高境界是超妙空灵,曲的登峰造极是绚烂纵横。”[10]189贡性之将散曲的笔法融入诗中。如《送钱九成》:“酌君酒,听我歌。人生百年能几何?会日苦少离别多。君来未久将适他,櫂郎催发江之沱。春草凄凄春水波,为君起舞毋蹉跎。劝君更尽金叵罗,君且去,我复歌。”[8]255潇洒恣纵,有曲体音乐文学铺排之意。这种多元体裁的通融,不同体裁间的交互影响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中国的题画诗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美学现象,诗画结合使有限的画面具有无限的意蕴。贡性之作为一名鼎革之际不仕二朝的文人典型,其题画诗自有其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下,隐逸之风形成了他诗歌的情感基调,传统题画诗中的山水竹林、花草树木经贡性之的笔调描绘,就具有了自然绰约的风情、高洁傲岸的品格。

(拙作承刘嘉伟教授指导,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顾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傅璇琮.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金元卷[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5] 杨镰.全元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 袁桷.清荣居士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7] 王树林.元代贡氏三家诗文集考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 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 曾永义.蒙元的新诗:元人散曲[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

[11] 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的审美追求与题画模式——以贡氏三代题画诗为例[J].中国文化研究,2010.

[12] 唐朝晖.咏物、抒情与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J].湖北:湖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