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特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

 豆豆姥姥 2019-02-11


李斯特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

导读:电影《李斯特狂想曲》讲述的是音乐家李斯特在教吉卜赛男孩约瑟学习小提琴过程中发生的几个故事。这些故事虽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特别是对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颇具启发意义。电影的情节给人们在音乐教学中的启示;一是音乐教学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二是应如何看待乐谱的功能,既要重视乐谱,也不要完全依赖乐谱。


 最近,笔者看了一部电影――《李斯特狂想曲》,影片描写了男孩抢钱包、李斯特主动教他学琴、演奏会上丢手镯和比赛遭遇失败等四个故事,其情节虽较为简单,但寓意深刻。笔者观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感其中的许多情节极富有教育意义,特别是对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更具启发意义。因此,笔者拟对此谈一些看法。

 影片的第一镜头描写的是,李斯特和他的朋友来到吉卜赛人的居住地游玩,一个10岁左右的吉卜赛男孩有偷东西的恶习,趁乱抢走了李斯特的钱包。李斯特非常生气,与他的朋友一起追赶,试图捉拿小偷未果,却被悠扬的小提琴声所吸引,走进观之,李斯特好像丝毫没有发现演奏小提琴的男孩就是偷他钱包的人,相反,他倒是给予了他足够的宽容和欣赏的眼神。尽管他的朋友竭力反对而且鄙视那个吉卜赛男孩,李斯特还是接近他并提出免费教他学习小提琴。

 显然,李斯特的做法与众不同,但是,最吸引笔者的是这样的一个描述。当影片中描述李斯特开始教男孩拉琴时,他是一丝不苟的按照乐谱上的标记来教孩子识谱。但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位非常有个性的少年在学习当中并不好好配合他认为正确的教学,男孩在第一节音乐课上就自信地说:“我从不拉别人的曲子,只拉自己的,我需要空气”。男孩也还很固执,他认为不需要别人说最好,自己就是最好的。他说道:“我不想通过考官才知道我是最好的,我就是最好的!”对此,作为万人景仰的李斯特又是怎么做的呢?影片中的李斯特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容和耐心。几次矛盾,几次和好,钢琴家和少年在教与学中不断的磨合,最终找到适合双方的教学方法即李斯特弹一次钢琴,约瑟拉一下小提琴,避开乐谱直接进行教学。接下来,李斯特还为男孩成功地举办了一场沙龙即兴演奏会,演奏会上男孩的乐思在琴弓上自由的驰骋,迷人的琴声犹如晚霞中吉卜、赛人醉心的舞蹈,整个大厅里弥漫着充满野性和浪漫气质的吉卜赛旋律。在钢琴家和吉卜赛男孩即兴合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中,演奏会推向了成功的高潮。这些情节给笔者以下两点启示。


一、音乐教学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我不想通过考官才知道我是最好的,我就是最好的!”这多么响亮的话语啊!看看我们身边学习音乐的孩子,有几个敢说出这样的话?在父母、老师的双重压力下和缺乏美感的冰冷的纪律约束下,教学过程变得单调、枯燥和紧张,学生的乐趣少了,自卑感多了,自发的创造少了,机械的模仿多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一个人没有个性,他还会创造吗?幸好,李斯特是个一点也不固执的音乐教师,他是那么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并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潜能。作为著名的钢琴家都如此谦虚、宽容,那么,我们这些一般音乐教育工作者又应该如何?笔者以为,就音乐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应充分尊重其个性,因材施教。

1、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首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举办音乐会,可以让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表现、施展和提高,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精神。还可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比赛,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学习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其次,以音乐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社团。如合唱团、各种类型的乐队、舞蹈队等,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施展自身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学以致用,立足校园,丰富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再次,加强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响应党中央号召,利用假期送文化下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深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2、实事求是、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一直难以认同,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普通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地移植到这一特殊的专业,未能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其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不能照搬照套旧的模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般均有鲜明的个性,他们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专业技能,他们自以为很正常的言行在他人看来可能不顺眼。这些个性特点,只要其不违背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有悖于伦理道德,都不应当加以压制。要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做到相互兼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因材施教发展完善。

 音乐专业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评价较高,努力追求个性,渴望获得成功,非常关注社会评价,特别是领导和老师的评价。他们的专业或歌、或舞、或奏,各有所长。在对专业不同、层次不一的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时,就要充分了解被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掌握其长处和不足,根据其个人性格特点和爱好,制定好个体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多些激励和表扬,少些批评,以灵活性代替统一性,不断寻求音乐专业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切入点,运用适当的载体形式,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音乐教学应如何看待乐谱的功能 

 “影片中的李斯特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容和耐心。几次矛盾,几次和好,钢琴家和少年在教与学中不断的磨合,最终找到适合双方的教学方法即李斯特弹一次钢琴,约瑟拉一下小提琴,避开乐谱直接进行教学”。确实,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学习音乐必须首先识读乐谱,不识读乐谱就无法进入音乐殿堂。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乐谱几乎等同于学习音乐。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谱,只能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通过现场演(唱)奏传递给极有限的人;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谱,他要想进行音乐表演,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来的音响,难免挂一漏万,这样也才会有象“茉莉花”这样的流变甚多的乐曲现象。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谱,直到20世纪初,人类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还主要靠现场聆听演(唱)奏,离开了现场演(唱)奏的聆听,人们就无法享受音乐的美,这样也就大大制约了音乐的传播,无法跨越有限的时空,最终制约了音乐艺术自身的发展,使得音乐成为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也使得音乐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的艺术。这样,音乐似乎确实太“专业”了。

    如果有了乐谱且具备一定的解谱技能,更多的人将不必通过直接体验音乐也能获得对音乐的一定的体验。但是,看了影片中李斯特的教学故事,笔者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其实,不管哪种记谱体系,它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符号体系,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音乐本身。就功能而言,乐谱有两个基本功能,即把作曲家的音乐保留下来,以便重复演出;为音乐表演者如何表演那些曲子提供指导;然而,对于广泛的音乐实践领域,特别是音乐欣赏和一般的音乐参与,一点也不靠记谱技能(美国雷默语)。可见,对于绝达多数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将永远不会以谱子作为欣赏音乐的方式的人来说,在学校里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乐谱更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当代,音乐传承方式由“口传心授”、“乐谱传递”到“电子音响直接呈现”。

    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作曲家可以不用乐谱就能将自己的作品进行记录、传递、呈现给接受者,表演家也可以直接对音乐音响进行二度创作且也不影响它的进一步传播;最大收益的是人民群众,他们从此可以更“随心所欲”的进行音乐欣赏。至此,音乐由“神坛”走向“大众”,乐谱也因为有了更好的途径能实现音乐而失去了它最初的效能。可见,学习乐谱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学习音乐。是之,乐谱是工具,音乐是本质。那么,音乐为何物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但至少认为它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最重要基础。

    正如舒曼所云:“音乐教育,听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影片中李斯特正是遵循了这个规律,才创造了奇迹。可见,我们对待乐谱的态度应该是既要重视乐谱,也不要完全依赖乐谱。

新的一年到了

我们会继续建设好公众号

以及各类古典音乐微信群

与大家一起生活在古典音乐中


免费申请巴赫音乐欣赏群

让聆听巴赫变成美好生活

还可加入古典音乐分享群

群里每天分享音乐与资料

扫描下方图片微信二维码即可申请

助手72小时内会通过申请

如果没有通过可再次申请

通过微信后务必耐心等待

元旦后开设肖邦莫扎特群


你为何要申请巴赫音乐微信群?

巴赫创作音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每个人的成为孤独聆听者?还是通过音乐让人们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通过巴赫的音乐,让古典音乐把人团聚在一起,然后一起慢慢成长,不断学习古典音乐知识,让每日聆听变成一种习惯的美好生活方式。我们的巴赫群正在开设巴赫1000计划,在未来1000天免费带大家欣赏巴赫作品、分享相关研究资料!除此以外,申请巴赫群的所有朋友,都有机会加入古典音乐群,以及未来建设的肖邦、莫扎特等群!


 

古典音乐微信群日常导赏计划


1、巴赫欣赏计划(古典音乐群,2月以创意曲为主,同步到巴赫群)

 

2、肖邦欣赏计划(古典音乐群,2月以前奏曲为主,同步到肖邦群)

 

3、纪念日欣赏计划(每天出生、过世的音乐家)

 

4、唱片推荐计划(推荐古典音乐唱片,同步唱片群)

 

5、优秀电影推荐计划(推荐优秀电影,同步到电影群)

 

6、讲座视频推荐计划(推荐各类有价值的讲座)

 

7、每天一副绘画作品(介绍中外绘画、建筑作品)

 

8、古典音乐图书导读(介绍古典音乐图书,同步到人文讲座群)

 

9、音乐名言与术语计划(推荐音乐名言、术语,同步到名言与与术语群)

 

10、电影配乐欣赏计划(介绍100位电影配乐大师,同步电影与配乐群)

 

11、文史哲著作导读计划(介绍人文思想、图书,同步到人文讲座群)

 

12、古典音乐夜谈计划(与大家分享音乐故事、生活感悟等心灵鸡汤)

 

13、陆续增加更多项目,欢迎诸位朋友献计献策,也欢迎大家报名担任不同项目课代表。

 

附则:本分享活动一切免费,解释权归属本公众号。以上0-3位每天常规项目,4-11,每天选择4-5条进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