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丘走三桥
作者:Xianguo
近日从盛泽东方广场乘165路公交车到坛丘,一路上车水马龙,工厂鳞次栉比,不见寸土,原来坛丘现在已成为盛泽镇的一个社区,对于阔别数十年的我来说,仿佛进行了一次时空的穿越。
宋元至明嘉靖时期,坛丘以其手工业发达地位居于吴江前列。当时凡民人屯聚者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府防遏者谓之镇。明嘉靖间,坛丘和盛泽同列为市,但坛丘市居民数百家,盛泽居民百家,可见坛丘市的规模比盛泽市大。
虽然到站下车已踏上坛丘的土地,我对坛丘的印象还停留在数十年以前,三座老桥、沿河的廊屋和茶馆、还有桥畔的鸿运楼,以及桃苏班的汽笛声。来来回回走三桥,是农闲时到镇上游玩的一件乐事。尤其是清风桥印象特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白天桥面一块石板突然断裂,正站在上面休憩的麻漾养鱼场的苏州知青一起坠入河中,被两块断裂的巨石卡在水中死亡。历史对这三座老桥稍欠公平,历代的地方志中竟然不见有关这三座桥的确切记载。
“(嘉靖)吴江县志”卷一记载,“…连云桥,元延祐四年建。郡志云以上大桥同在澄源上乡,今皆未详其处。” 坛丘属澄源上乡十八都,可以断定志中所云的连云桥在坛丘。如果志书无误,则莲云桥的真名应为连云桥,该桥建于元代1317年,至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是现在盛泽镇最古老的一座桥。2009年公布的第五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将莲云桥年代定为清代,显然与志记载不符,坛丘社区有关部门应申请对年代予以更正。连云桥的楹联在江苏也比较闻名,“白莲池边龙鱼俱壮;碧云深处霞鹜齐飞。” 明庆教寺山门寺碑背面的简介中的“连云桥楹联有“白莲池龙鱼句跃””应予以纠正。
“(乾隆)震泽县志” 卷五记载,“清风桥,在秋泽村东北。屈志云,在坛丘东,误。建置无考,下一桥同。明月桥,在秋泽村东北。屈志云,在坛丘西,误。”
经查阅志书,黎里镇也有清风桥和明月桥。“(乾隆)震泽县志”中提到的“屈志”,是清顺治间编修“(顺治)吴江县续志”,顺治时吴江县还未分吴江和震泽二县分治,从清风桥和明月桥的位置来看,“屈志”记载准确无误,而有误的应是“(乾隆)震泽县志”,可能参与修志的人员没来坛丘实地勘察。
清风桥西侧的楹联为,“北带连云双驾鹊,西联明月并垂虹”。其中的连云是指连云桥,明月是指明月桥。所以连云桥才是该桥的真名。从中可以作出两个推测,如果是始建时所镌刻,则清风桥晚于连云和明月;清风桥进行过彻底大修换掉柱石。显然后一可能性几乎没有。
清风桥东侧的楹联被石堤遮掉大半,没能辨识。由于找不到观测位置,没有查看明月桥的楹联。希望志趣相同者补正。
此行来回走了一遍三桥,老镇西栅头的廊屋还保持原样,东栅只剩鸿运楼和旅馆的那幢老楼了,钱水荣的那排很有民国特色的楼屋已拆除,寺两旁的新建民居改善了居住条件但失去了旧时的风貌。坛丘历来没有遭受过兵火之灾,现存的民国建筑比其他地方更接近历史的原貌,应象苏州三塘街那样对鸿运楼这些老建筑修旧如旧,老镇区制定规划,明庆寺前和清风桥西不能通行汽车,当然这都是坐着说话不会腰疼,保护往往吃力不讨好,拆建反而得利更便捷。
![]() ![]() ![]() ![]() ![]() ![]() 发表于2011年12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