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又回到我们前边说到的那位阿普利亚公爵“狡猾者”吉斯卡尔这里,正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忽然得病死了,他的弟弟罗杰,继承他的事业征服了西西里岛,而吉斯卡尔的亲儿子博希蒙德,就只分到了意大利南部塔兰托的一小块地盘,想跟叔叔争地盘又打不过,正郁闷的时候,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欧洲人组成十字军去东征,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博希蒙德就带领人马参加了十字军,构成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四大主力之一。另外,征服王威廉的儿子,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因为继承权的问题跟威廉闹翻了,也参加了十字军。 他们都在十字军东征中立下战功,特别是博希蒙德,堪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创建了四个十字军国家之一的安条克公国,这个国家存在了将近两百年。不过博希蒙德本人后来一次被突厥人俘虏了,他的侄子花重金把他赎回来,为表感谢,他就把安条克公爵的位置让给侄子,自己回了欧洲。由于有所谓“十字军英雄”的光环,博希蒙德周游欧洲,走到哪都被热烈欢迎,还当上了法国国王的女婿。由于早年跟随他父亲攻打过拜占庭,见识过君士坦丁堡的富庶,所以博希蒙德后半辈子一直念念不忘,想征服拜占庭,可惜他没能如愿,几次入侵都被打败了,后来郁郁而终。 在十字军东征的同时,博希蒙德的叔叔罗杰也彻底征服了西西里岛。从此,罗杰的后代统治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博希蒙德的后代统治安条克周围的叙利亚北部地区,地中海的诺曼人政权于是成为拜占庭皇帝、神圣罗马皇帝、罗马教皇、阿拉伯哈里发共同的心腹大患。 罗杰的继承人罗杰二世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不但一再打退教皇和德国军队的入侵,迫使教皇册封自己为“两西西里国王”,还占领了马耳他和几座北非城镇。罗杰二世把主要精力用于内政,使西西里首府巴勒莫成为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西班牙科尔多巴的欧洲第三大都市。他收揽了许多穆斯林人才,鼓励学术研究,编写了百科全书《罗杰之书》,记载了许多科技成果,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罗杰二世表面上是天主教徒,其实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罗马教廷对此很不满,称他为“受洗的苏丹”。罗杰二世死后,罗马教皇召来拜占庭人,一度攻取了意大利南部,但很快又被诺曼人赶走。 然而,诺曼人在地中海,毕竟是个外来户,人手有限,他们的摊子铺得太大,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力量摊薄了。罗杰二世为了制衡罗马教皇,跟同样反教皇的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联姻,这表面上使诺曼人得到了一个外部强援,实际上却导致罗杰二世的后代卷进了德国事务,进一步消耗了他们的元气。后来,身兼诺曼和德国两家王室血统的腓特烈二世,当上神圣罗马皇帝,标志着诺曼势力达到顶峰。 腓特烈二世跟他的外祖父罗杰二世一样博学多才,也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不过,正是他领导了最文明、也最成功的一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他带了一小支部队在巴勒斯坦登陆,利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和历史文化知识,说服当时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苏丹,把耶路撒冷和平地交给基督徒,条件是他保证穆斯林能不受阻拦并且免税地来耶路撒冷朝觐,大家和平共处。 这是两百多年血雨腥风的十字军运动史上难得的和谐的一页,不过由于腓特烈二世跟教皇交恶,教廷不承认他的功绩,还说他出征前没得到教廷许可,号召全欧洲一起打他,但教皇组织的军队被腓特烈二世击退,1241年腓特烈二世还攻入教皇的领地,教皇连气带病,不久就去世了。新任教皇害怕腓特烈二世打过来,不得不离开罗马,躲到法国里昂,利用法国和意大利北部城邦的力量来对抗腓特烈二世。 对手太多,腓特烈二世终于招架不住,加上他的儿子也不省心,老惦记着提前接班取代他,内忧外患中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教皇和他支持的法国人乘虚而入,1266年,法军攻占西西里首都巴勒莫,杀害了包括腓特烈二世子孙在内的所有诺曼贵族。在法国军队的掠夺下,西西里迅速从欧洲最富裕、最文明的地区沦为最贫困的地区。后世的西西里人力图驱逐法国占领军,但缺少了诺曼贵族的领导,他们群龙无首,只能采取不对称战争方式来抵抗,最终,这些抵抗者的后代演变成了西西里黑手党。 而诺曼人在地中海的另一支,也就是博希蒙德建立的安条克公国,也几乎在同时走到了尽头。1260年,蒙古发起的第三次西征,打到了叙利亚,由于这次西征的蒙古贵族中,有很多是信奉基督教的,所以安条克等几个十字军建立的国家觉得救星来了,纷纷向蒙古人表示臣服。不过蒙古大军在准备进攻埃及的时候,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打败,挡在了非洲之外,而这时传来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钓鱼城战死的消息,蒙古西征军的统帅旭烈兀(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赶回去试图争夺大汗的位置,第三次蒙古西征就此结束。 之后,马穆鲁克王朝秋后算账,全力攻打曾经支持蒙古的十字军国家,1268年灭亡了安条克公国,历时将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就此终结,同时这也标志着诺曼人的势力,淡出了地中海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