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昵称32901809 2019-02-11

书画的时代风格与各时期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山水画风格与技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明代王世贞在其著作《艺苑卮言》中有云:“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山水画的演变必然伴随其绘画风格、构图、笔墨、皴法、树法、人物等诸多技法的发展变化。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9

马远(款)的《松寿图》(图9)中,作品中的石绿“点苔”的技法在入元以前有确切名款的作品中均未发现,并通过大量读画发现,亦未在其他南宋院体画家中看到此种画法。而在一幅为浅设色的山水画中使用大青绿点苔,实在过于唐突,因此笔者初步判断此画法与时代风格不符,遂将以此为线索,以《中国绘画全集》中各时期作品为样本,对五代、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绘画作品进行系统梳理,找出“点苔”这种绘画技法的时代特点,以尝试探究此作品的创作时代。

笔者通过对《中国绘画全集》作品的梳理与研究,对于绘画中“点苔”这种皴法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1.五代到北宋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0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技法上改变了唐代山水空勾傅彩的传统,开创水墨山水的新格局。皴法的运用也得以成熟和完善。作为南方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的作品中最早出现“点”这种技法。其在《潇湘图》中用淡墨打点,表现南方山脉的郁郁葱葱以及氤氲之感。他的学生巨然将点布局在了山顶矾头间。北宋赵令穰的设色山水中,局部用点,均匀分布。但均与《松寿图》的苔点不同(图10)。

2.南宋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1

南宋时,苔点的运用逐渐增多,如朱锐、马和之、刘松年、梁楷和夏圭的个别作品中会出现少量的点用于局部点缀,而江参和赵伯骕的作品中则出现山体上密集点苔,均匀有规律,且层次感强,用以表现远山的林木葱郁。通过对整个两宋的梳理,发现此时期“点”的运用并不成熟,只是在个别作品中少量使用。而且都未发现有如《松寿图》相似的点苔(图11)。

3.元代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2

进入元代,以“元四家”为首,主张抒情言志为宗旨的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此时的绘画不求精巧工致的形似,而强调笔墨情趣。苔点的运用在此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和普遍。除了“元四家”善用墨笔苔点,在方从义、李士行和赵雍的作品中也常见(图12)。

4.明代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3

明代早期,以宫廷“院体”画家为主导,此时花鸟画成就突出,在继承两宋院画的基础上,又开创了新风,工写结合,墨彩相融。苔点的创新在明代的花鸟画中集中体现:如明早期的林良、吕纪;明中期的王毂祥,明晚期的陈洪绶,都使用青、绿色苔点装饰画面(图13)。尤其是陈洪绶,其多幅花卉作品中均使用此类方式点苔。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4

山水画方面,“浙派”创始人戴进、吴伟师南宋院体宗马夏画风,但画作中几无苔点的运用;在明中期的吴门画派中,文徵明(图14)和仇英的作品中多见此种苔点画法;真正较多使用这种点苔方法的是明晚期武林画派创始人蓝瑛,画集中共收录其62幅作品,其中有14幅均采用这种青、绿色点苔方法,但均是大青绿设色作品。

5.清代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5

清代以清初四王的正统派为代表,主要师承元四家,画风传统,故在构图、笔墨和皴法上皆承袭前人。整个清代以水墨山水为主,为数不多画家在工笔设色山水(图15)和工笔花鸟(图16)作品中,较少地使用此种青绿设色的苔点。禹之鼎和蓝孟为蓝瑛的后学,因此在画风上多有传承,画面中有此类青绿设色点苔的使用。

南宋马远松寿图考析之时代风格

图16

由此我们可知,“点”的使用发轫于五代,进入宋代逐渐发展,南宋院画家偶用焦墨少量点苔,同时马远始创“破墨点”(墨点,并不设色);元代,“点苔”得到空前发展,为文人画家所普遍使用。且在钱选的设色山水中首次出现了青、绿色苔点,运用并不成熟。与这幅马远(款)《松寿图》中出现的“苔点”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盛懋的青绿山水中有使用到类似点苔;明中期,吴门画派中的文徵明和仇英真正开始将此方法运用于画面中,由于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商品画中。后浙派蓝瑛普遍使用;发展到清代,山水画出现了没落和衰退,主流画家中极少使用此方法“点缀”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